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黨內法規不少,主要問題在于執行不力,有的是缺乏執行能力,有的是缺乏執行底氣。要強化法規制度執行,不能打折扣。強化黨內法規制度執行,提升執行力,是加強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建設,助力黨內法規制度成為全面從嚴治黨有效法度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快補齊黨內法規制度的執行短板,完善制度執行力評估檢查機制,推動黨內法規制度落實在實際行動上、體現在具體工作中,不斷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堅守職責定位,推動制度落實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必依法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方位推進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建設,嚴明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有力促進了良好政治生態的形成,體現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強決心和科學部署。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以上位黨內法規為依據,因地制宜建章立制,配套出臺了系列規范性文件,這些法規制度上承中央、下啟地方,對于保證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在基層落地生根具有重要作用,但從基層實踐來看,制度虛置、象征性執行、選擇性執行、機械性執行等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制度執行中的說在嘴上、寫在紙上、掛在墻上,把制度當“稻草人”等問題亟須破除。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要提高黨內法規制度執行力,必須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出臺一個就執行落實好一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作為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的專責機關,必須認真落實監督責任,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到哪里,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里。要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制度執行中“形到神不到”甚至流于形式等問題,積極構建評估體系,對評估檢查的制度種類、對象主體、評估要點等內容作出明確,確保評估工作有章可循。要創新評估方式,靈活采取專項檢查、自查自糾和交叉檢查等方式,充分運用信息化平臺,多角度、多維度了解掌握制度執行過程和實效。要強化分析研判,構建制度執行典型問題“案例庫”,深挖制度執行不力背后的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以強有力的監督推動制度落地見效。
抓實問題整改,強化制度約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不留“暗門”、不開“天窗”,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使制度成為硬約束而不是“橡皮筋”。開展制度執行力評估,不僅要查法規制度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特別是執行不力、落實打折扣、搞變通等形式主義問題,及時糾偏、督促改進,更為重要的是要找準制度漏洞,完善制度體系,規范權力運行,真正做到深思一點、深挖一層,把脈深層次“病因”,切實讓制度起作用,讓權力受約束,讓政治更清明,讓人民更滿意。要扎實推進整改落實,以制度執行力評估檢查為抓手,做好日常監督工作,通過形成評估報告,制定專項方案,督促真整改、改到位。要切實強化執紀問責,堅持失責必問、問責必嚴,對制度執行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曝光一起;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既嚴肅查處直接責任人,也嚴肅追究相關領導人員責任。要充分發揮考核導向作用,將制度執行力評估工作納入黨的建設綜合考核,與黨員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地區政治生態綜合評價等工作掛鉤,切實讓鐵規發力、禁令生威,真正發揮制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作用。
堅持系統思維,扎緊制度籠子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長遠之策、根本之策。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堅持把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到制度建設中,實現制度建設與時俱進,為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制度保證,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發展。在加強學習教育、認真貫徹落實的同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結合本地實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有針對性地制定出臺相應配套制度,及時為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添磚加瓦。要將制度執行力評估與規范性文件立項審核、廉潔性審查、備案清理等工作一體部署、統籌推進。增強立項計劃性,制度在精不在多,要帶頭力戒形式主義,妥善處理數量與質量、前瞻性與現實性等關系。根據制度執行力評估檢查結果,對存在監管盲區或需要以制度固化的,及時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未列入立項計劃的制度文件原則上不發。嚴把制度質量關,方向要正確、內容要科學、程序要規范,按照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原則全面開展備案審查工作,有效防范制度在權力配置、自由裁量、運行程序等方面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確保每項制度都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了。及時做好廢改立,將制度執行力評估與規范性文件清理相銜接,通過制度執行力評估,及時發現制度本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適時進行修改、廢止或宣布失效,形成集計劃、制定、備案、清理等于一體的制度建設閉合鏈條,環環緊扣、同向發力,不斷扎緊扎密扎牢制度籠子,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劉樂明 系江蘇省蘇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