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革命之光照亮紀檢監察之路 ——記普洱市思茅區紀委原書記李初事跡

發布時間:2019-08-02 08:15:20   來源:普洱市紀委

“我曾向組織提出,自己任紀委書記的時間太長,也該培養培養年輕干部了。”

1984年8月,李初從作戰部隊團政委一職轉業到原思茅縣武裝部工作,1986年8月起擔任縣紀委書記,直至2003年退休。據李初回憶,在當年的黨代會上,黨員代表們對他的離任幾乎都投了反對票。就這樣,這個紀委書記他一干就干了17年……

1.jpg

在戰場上連死都不怕,依紀依法工作怕什么?

李初任紀委書記的時候,雖然縣紀委、縣監察局已合署辦公,但僅有11名職工,如此勢單力薄的條件下,他親自掛帥,常年撲在執紀審查第一線,參與辦理了90%以上的案件。對于許多取證難、關系復雜、甚至背后有“保護傘”的案件,有的紀檢干部常會感到抵擋不住,李初總是擋在最前面,主動去啃下硬骨頭,他告誡下屬:“我們依紀依法開展執紀審查,大家盡管干,壓力阻力我來扛!”

不徇私情、鐵面執紀、一心為公,是李初一貫的作風。在任期間他對300余人進行過紀律處分,他深知,紀委及時制止違紀行為,實際上是在挽救黨員干部。面對被處分人員的不理解甚至敵對,李初總是能坦然面對,無論是被多人圍堵在辦公室,還是收到裝有子彈的信封,他都握攥拳頭從不懼怕,咬緊牙關從不退縮。“在戰場上我連死都不怕,依紀依法開展工作我怕誰?”這是他對黨和人民事業忠誠度的完美詮釋。

情系人民者,人民篤信。1995年三講教育期間,李初以90%的高票通過了現場民主評議,“省里派來督導組督導教育活動,我以為會有干部不服黨紀處分結果,會借機向督導組抹黑我,結果沒有一人提出來反映。”這讓他內心得到些許寬慰,這也恰恰表達了群眾對他工作的認可和肯定。

本著高度的原則性和使命感,在李初17年紀委書記的履職生涯里,所查辦的案件沒有一個被推到重查,他被群眾稱贊為思茅黑包公。

2.jpg

只要還有一口氣,就一定跟黨走

李初一心跟黨走的堅定信念,還要從他參軍的時候說起。早年,李初參加自衛反擊戰,參加過扣林山、老山、八里河東山的收復之戰,在部隊當過班長、排長、政委等職。

在他擔任團政委期間,有一次,戰火剛剛打響,一名年輕戰士就接到家中報來父親病故的消息,而且禍不單行,母親也在那時摔斷了腿。戰士是家中獨子,李初特批他回家吊唁并處理家事。年輕的戰士不假思索,謝絕了那次批假,“政委,我不能走,現在正是黨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戰士背起背包拿起槍,就上了戰場……然而,子彈終究不長眼睛,更不懂情感,年輕的生命被永遠定格在了那一次戰斗中。

這段經歷對李初的一生來說都非常震動,他深知那名戰士當時舍小家顧大家的愛國情懷,他拒絕回家料理家事的背后,獨自承擔著的是失去至親的悲痛。“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一定跟黨走!”每當遇到困難,李初總會想起40年前的情景,腦海中浮現出那些九死一生的記憶,這位鐵骨錚錚的硬漢不禁潸然淚下。

“穿皮鞋的不能忘記穿草鞋的,忘記就等于背叛。”李初時常這樣勸誡身邊的人,從軍人到紀檢監察干部,77歲的李初始終用實際行動,傳承著革命斗爭精神,始終以深沉的大愛,一步一步去踐行著自己的初心。

群眾事應做盡做,自家事不該做的堅決不做

退休后,李初一直擔任區紀委監委老干支部的書記,退休不褪色是他身上最顯眼的標簽。

幾年前,老干支部曾有1名黨員違犯了紀律,李初立即對該黨員開展批評教育,按照相關程序給予其黨內警告處分,并對老干支部進行整改。正是由于他的不留情面,此后,每季度堅持過一次組織生活成了老干支部雷打不動的制度,他總是能將離退休黨員召集在一起開展學習,他說,“黨支部是我們的養老院,組織生活就是我們的老年課堂,不學習就要挨打!”而每次學習前,他都戴著老花鏡一筆一劃準備學習材料,在他看來,學習不是在職干部的專屬,也是離退休干部的必修課。

“我親歷過戰爭,有很多感觸想和群眾分享。”李初對一樁樁紅色革命史和英雄人物如數家珍,他主動深入基層一線,將他親歷烽火歲月的感受,將黨的政策和關懷播種到農村。他主動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他在走訪中聽到的群眾呼聲和訴求,多次幫助協調解決看病難、就學難等問題,收獲了群眾最質樸的點贊。

一間矮矮的平房,大概是八九十年代的建筑了,在區委大院里著實不太起眼,門頭上光榮之家的牌子卻格外醒目,這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李初家庭的榮譽。他的家很簡潔,廚房里滿是補丁的鍋碗瓢盆充斥著滿滿的年代感。平日里他生活樸素,軍綠色的襯杉和黑色西褲是他的著裝標配。李初膝下有一兒一女,兒子從部隊轉業后在一家保險公司工作,女兒是區檢察院的一名工勤人員。

在外,李初是官居高位的團政委、縣紀委書記;在家,他僅僅是一位慈愛的父親。但說到一雙兒女,他竟不愿過多提及,總認為自己愧對子女。過去那些年,一些人為討好李初,提出要幫助解決子女的身份問題,把女兒納入干部行列,得知這種意圖后,他氣憤得當即板起臉來嚴厲批評。在他心里,利用職權安排子女的工作是與黨章背道而馳的,是違犯黨的紀律的。在子女及親屬問題上,他歷來嚴拒腐蝕拉攏,從未利用手中職權向任何領導打過招呼。著名的“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是毛主席定下的三條原則,李初便是用實際行動,忠實踐行著這三條原則。

這幾年,這位大家心中的老書記也趕上了時髦,玩起了微信,偶爾還發上一條朋友圈。他始終默默關注著思茅區紀檢監察工作,清風思茅公眾號就成為了他每天的讀物。在區委召開的離退休干部座談和歷屆紀委全會上,李初多次點贊本區全面從嚴治黨工作開展得扎實有效。其實我們知道,正是有了許許多多像李初一樣的老紀檢們的精神領航,新時代的紀檢人才能尋著前輩的足跡,守護著監督執紀問責的初心和使命,用革命之光照亮紀檢監察之路。

李初在任期間工作表現突出,曾獲得中央紀委、國家監察部個人獎勵一次,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先進工作者,被云南省紀委表彰為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被評為云南省模范軍轉干部等。2002年,李初被批準享受副廳級政治、工資和醫療待遇。(柴莉  陳奕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