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黑夜的璀璨光芒——記景東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吳濤見義勇為事跡

發布時間:2019-11-08 08:10:43   來源:普洱市紀委監委

“吳支書你醒醒,吳支書,吳支書,你醒醒……”10月17日,在一條鄉村公路邊,一個年輕人一邊呼喊著,一邊給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的人做心肺復蘇,時而又俯身做人工呼吸。傷者身上流出的血沾染了他一身,嘴里也吸入了一部分血,他全然不顧,而是一心地在搶救傷者,旁邊的人們焦急地等待著……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還要從頭說起。

今年9月9日,通過公務員考試考入景東縣紀委監委的吳濤,在和縣紀委監委取得聯系后提前到單位報到。隨即,便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主動承擔委上的一些工作。

吳濤_副本.jpg

10月3日,縣紀委監委派吳濤和另一名工作人員去紀委監委扶貧掛鉤點—安定鎮中倉村協助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拉網式排查工作,10月4日,倆人到中倉村報到。

任務的緊迫使工作的節奏很快。工作隊白天入戶調查,晚上整理調查表,并準備第二天的入戶資料。

10月17日下午晚飯過后,吳濤和同事照例到會議室加班。晚上22時許,駐村第一書記羅曉接到蒼蒲小組長吳昆電話報告:村黨總支書記吳鐘華從小組長家返回自己家的途中,不慎跌下三米多高的陰溝,傷情嚴重,請羅曉和村干部盡快趕去現場。

羅曉一邊將情況匯報鎮黨委、政府,一邊急忙召集人員準備前往現場,得知情況的吳濤告訴羅曉他在學校學過急救知識,救助重傷要爭分奪秒,他希望先趕去急救。征得羅曉同意后他騎上摩托車飛快沖向事發地蒼蒲小組。

到達蒼蒲小組,吳濤看到小組長吳昆呆坐在他家門口,有兩個村民站在旁邊。吳濤急忙詢問:“人在哪里?情況怎么樣?”兩個村民抬手指向對面農戶房屋后面的陰溝。吳濤聽了快速跑到農戶家旁邊的水泥路,四下一望后從水泥臺階縱身跳下。

走到吳鐘華跌倒的位置,借著路燈散發出來的光,吳濤看到吳鐘華仰面倒在陰溝里,渾身是血,人已經沒有了意識。他伸手探了探鼻息和脈搏,沒有探到氣息和脈搏,但是摸到的身體還有溫度。他立即抬起頭對站在臺階上張望的兩個村民喊道:“不要愣著了,快來幫我把支書抱出去。”倆人隨即繞到陰溝,和他一起將昏迷不醒的人從陰溝抱出來。

他們把人抱到寬敞的公路邊放平。吳濤不顧天氣的寒冷、不顧自己正在感冒的身體,立即脫下外衣給吳鐘華墊上,發現吳鐘華頭部有血塊后他又脫下自己的襯衣包住吳鐘華的頭。迅速用手清理吳鐘華口腔和鼻腔里凝固的血液后,他開始給吳鐘華做心臟復蘇和人工呼吸,同時似呼喚又似鼓勵地喊道:“支書,沒有事的,一點事也沒有,要清醒一點,一個大男人跌一跤沒有事的。”

當羅曉和其他駐村隊員、村干部等人匆匆趕到現場時,看到赤裸著上身的吳濤正在奮力救人。做心肺復蘇的時候,吳鐘華身上的血沾染了吳濤的身體,但是他沒有在意;做人工呼吸的時候,他不小心吸入吳鐘華口腔里流出的血,幾次被吸入的血嗆到,他還是沒有停止動作,而是爭分奪秒繼續救人。

“小吳,不用再搶救了,人已經救不過來了。”搶救大約十幾分鐘后,村主任羅景衛發現人已經沒有了生命跡象,便勸吳濤停止搶救。明白搶救無果的吳濤,頓時坐在地上失聲痛哭,為自己沒能挽回寶貴的生命而難過和遺憾。

時間一點點過去,家屬陸續趕來,鎮黨委政府、派出所、衛生院等相關部門也相繼到達現場。不知誰遞過一件外衣給吳濤,他道謝披上,最后看了一眼他幫助闔上雙眼的人,轉身扶住身邊的羅曉,隨同駐村工作隊員返回村委會清洗身上的血。

第二日,同事見到吳濤咳嗽時咳出血,才知道他做急救時吸入了不少血。可是面對大家的擔憂,他反倒冷靜地安慰大家自己沒事。接著便隨同大家前往吳鐘華家吊唁。在靈堂,吳鐘華的遺孀拉著他的手淚流滿面說:“謝謝你為吳鐘華做的一切。”看著面前幾近虛脫的婦人,聽著她顫抖的聲音,吳濤再次流下了遺憾和悲傷的淚水。

陸續有死者的親屬過來向吳濤表示感謝。他毫不猶豫奮不顧身救人的事跡傳開后,大家對他的行為稱贊不已、熱議不絕。

中倉村蒼蒲小組長吳昆激動地說:“看見吳支書傷得渾身是血,我已經嚇得不會動了,更不要說去幫一把。可是小吳卻勇敢、冷靜地搶救了支書,在這件事情上小伙子給我們做了榜樣。”

“吳濤年紀比我們小,但事情做得比我們好,我們一般人做不到像他那樣毫無顧忌、奮不顧身救人。”目睹了吳濤救人全過程的村民吳曉春感慨道,“小組長打電話找人以后吳濤是第一個來到現場的人,他做急救時我也一直在旁邊。我看到他吸入吳支書的血一點都不嫌臟,血噴在他臉上和身上也不去管,一直在努力搶救支書。”

“書記啊,你們紀委的這個小伙子非常不錯。”回民小組黨支部書記李榮新緊緊握住前去支書家里慰問的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孫章文的手說,“我當時雖然沒有在現場,但是聽在場的人說了詳細的過程,我們很多人了解了他救我們支書的全過程,都很佩服他。他真是我們黨的好干部。”

對于老百姓和同事們的稱贊,吳濤說他受之有愧,他當時希望通過自己的急救為一個寶貴的生命爭取生的希望,可惜最終沒能贏得那個機會,他感到非常遺憾和難過。

世間百態,面對危險和突發狀況,不同的人們往往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在他人生命垂危的關鍵時刻,出于對生命的敬畏和珍視,吳濤毫不猶豫沖向現場展開急救,爭取為傷者贏得生的希望。雖然傷者因傷勢過重,最終搶救無果身亡,但吳濤救人的行為閃現了人性良善的光芒,秉承了中華民族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值得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黨員干部學習。(景東縣紀委監委  羅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