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年味兒

發布時間:2020-01-23 08:07:2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什么是年味兒?

有人說是一種紅,紅燈籠,紅對聯,紅臉蛋,還有母親在饃饃上點下的那一點紅;有人說是一種聲,孩子們歡快的笑聲,狗響亮的吠聲,還有歸人急促的敲門聲;有人說是一種望,盯著列車時刻表生怕錯過的望,出站口人山人海里望眼欲穿的望,還有白發老娘倚門而望的望;有人說就是親情的味道、鄉愁的味道,還有灶臺裊裊炊煙的味道。

過了小年,年味兒更濃。從天而降的雪花,廚房里的煙火氣,砧板上的肉味,電話里的歸期,玻璃上的窗花……聚集起平凡生活中那最熟悉、最溫存的味道。年味兒,或許只是從一個偏僻農村的瓦房上空升騰起,但它能飄過江河山川,在一個午后或者深夜,抵達一個游子的鼻觸下,然后悄然進入心扉。

錢鐘書先生說:“人生不過是居家,出門,又回家。”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無論是誰,去了哪兒,通過一段段輪回與磨難,最終都要回到圓的起點——家。天南地北的日子,夢里老屋的房梁在風雪中動一下,骨頭便會響一聲。只有回到家,心才能安穩地待在身體最柔軟的地方,像嬰兒睡在母親的懷里一樣,欣然而又踏實。驀然回首時才意識到,爐子里的煤味,房梁下的臘肉味,父母身上獨有的家的味道,才是我們一直尋找的原味。原來父母就是我們的“守味人”,而從父母舒展的皺紋里也開始懂了,原來兒女也是父母的“守味人”。

品嘗年味兒,成了我們對過年的期待,也包含著對美好年華的回味。有人感嘆,“年味兒變淡了。”其實,年味兒一直都在,從沒變過,變的只是人的心境。如果我們依舊純凈如初,年味兒就散落在鄉間熱鬧的集市里,在枕著新衣服酣睡的夢鄉里,在鞭炮沒點著自己滑倒的雪地里,在那愛和親情化為的那一粥一飯的熱氣里。

從前車馬很慢,舊時光里的儀式感也很“舊”。游子與家人的聯系靠書信或者托夢,回家一般都是離家前約定好日子。如果沒有約定,在一個風雪夜,突然響起了敲門聲,打開門見是那故人和歸人,多叫人驚喜!現在,有了飛機、高鐵,等待的人不必望穿秋水了,但依然掰著手指頭算歸期。在外的人穿越千山萬水拼命地往家趕,不論是乘飛機、坐火車,還是開汽車、騎摩托,直到踏進那個家門,一家人才算大團圓了。

大年三十,日子圓了,人也圓了。闔家歡樂、歲月靜好的這一刻,我們擁有了最珍貴的年味兒。(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