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目前,脫貧攻堅戰進入倒計時,時間緊、壓力大。要想圓滿完成任務,有效應對疫情帶來的“加試題”考驗,必須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
要脫真貧、真脫貧,落實責任不松勁
“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109萬,貧困發生率降至0.6%”,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里的一組數據,道出過去一年多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的決定性成就。
成就,來之不易。一年多來,為確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落在實處,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基層,同群眾一起出主意、想辦法……
“落實”,字重千鈞。今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貧困人口減至551萬人。剩下的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2707個未出列貧困村,總量雖然不大,但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而已脫貧人口中,就業不穩定等問題以及返貧、致貧風險仍然存在。
這些“硬骨頭”怎么辦?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向明認為,這些地方的人也期待過上好日子,脫貧攻堅正是處于緊要關頭的時候。越是這個時期,越是需要“加把勁”的時候,無論遇到多大困難,我們都要奮力攻堅。
今年3月6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在北京召開。這也是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方面最大規模的會議。
逆水行舟、滾石上山,更需要實干精神和狠抓落實本領。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進一步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集中發力,狠抓政策落實,對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脫貧難度大的縣和行政村,要組織精銳力量強力幫扶、掛牌督戰。
當前,擺在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就是努力克服疫情給農村脫貧帶來的現實困難。這些困難表現在多方面,比如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受阻、貧困地區農產品滯銷、易地搬遷配套項目停工等。如何統籌戰疫戰貧兩個戰場,把時間奪回來,這是今年脫貧攻堅工作面臨的最現實問題。
時間緊,壓力大,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有效應對疫情帶來的“加試題”考驗,是對全體黨員干部提出的要求。王向明認為,要清醒地認識到工作的艱巨性,越到最后越要緊繃這根弦,以釘釘子精神堅決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細落實,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努力啃下脫貧攻堅的“硬骨頭”。
要在務實功、求實效上下功夫,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不折不扣抓好中央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實,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要轉變工作作風,堅持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把更多力量和資源向基層下沉。
轉變作風,關鍵在抓落實。抓落實,體現黨的初心使命和務實作風。
梳理改革開放40多年來篇幅最短的這份政府工作報告,發現談成績很簡略,但干貨滿滿,突出了新形勢面臨的問題以及要采取的新措施、新辦法。上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慶松說,政府工作報告“瘦身”,本身就是黨和政府以上率下務實精神的體現。
“面對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很大的不確定性以及我國發展面臨的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設GDP增速具體量化指標,而是要求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穩住經濟基本盤、社會基本面的基礎。無論是保住就業民生、實現脫貧目標還是防范化解風險、促進經濟發展,抓好落實都是關鍵。”郭慶松認為。
轉變作風,目的是為了造福人民。務實的政府工作報告,突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國政協常委邊發吉總結了“三個強烈對比”:一是民生目標的設定和經濟增速目標的不設定形成了強烈對比,二是民生的松和政府的緊形成強烈對比,三是篇幅之短和信息量之大形成強烈對比。邊發吉認為,這才真正體現人民理論為人民的執政理念。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人的因素。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隊伍作風。“干部作風,既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也是一種成功的工作方法。”福州外語外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鄭又賢指出,“人民至上”同狠抓落實是根本一致的,就是要求落實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實人民的主體地位,落實人民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的權利。
“脫貧攻堅收官在即、勝利在望。越是這個時候,各級黨員干部越要堅持‘三嚴三實’,拿出過硬作風,投入更大精力,橫下一條心,攻克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力求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全國人大代表姚順武認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深入推進抓農村基層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一抓雙促”工程,就能確保脫貧攻堅質量高、成色足、可持續。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
“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實現精準脫貧,需要找到貧困的真正“病因”,拔掉致貧的關鍵“病根”。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能都照一個模式去做,而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準扶貧新路徑。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內容,更加體現精準的要求,包括對外出務工勞動力要在就業地穩崗就業、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發展、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等。”郭慶松表示,一系列政策舉措陸續出臺,目的就是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
此前,各地結合實際,不斷探索脫貧攻堅新路徑。
海南將采取建立定期通報制度、開展全省“大比武”活動等舉措,對脫貧攻堅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精準整改。
云南省昭通市緊抓“最后一公里”不放松,打贏各類問題“清零戰”、易地搬遷“鞏固戰”、勞動力穩定就業“攻堅戰”、高原特色產業發展“突破戰”。
重慶市榮昌區則實行區鎮村三級書記遍訪困難戶,根據疾病、子女上學等實際情況,一戶一策進行扶助。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重要的還是調動農戶積極性。增強“造血”功能,激活內生動力,防止返貧,脫貧效果才更鞏固。
“新的起點,要持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在思想認識、政策保障、規劃引領、工作落實上加強銜接。”全國人大代表吳梅芳提出,在領導機構、工作班子、人員隊伍、體制機制等方面做好銜接,確保從脫貧攻堅順利過渡到鄉村振興,從全面小康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是中央確定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交匯和過渡時期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事實上,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已提出,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又作了進一步闡述和引領。”郭慶松表示。(李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