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關口前移 用活第一種形態開展日常監督

發布時間:2020-05-21 10:22:12   來源:大理州紀委監委

“你作為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協助分管蒼山西鎮農危改工作的分管領導,對2018年出現的1戶財政供養人員家庭違規領取農危改補助資金1.5萬元審核把關不嚴,履職不到位,負有主要領導責任,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第三十五條之規定,今天對你進行談話提醒……”

“感謝組織的提醒教育,讓我及時認識錯誤,今后我一定嚴格落實制度規定,加強對分管領域政策規定和文件的學習,不斷提升業務能力,改進工作作風,認真履行工作職責?!痹摲止茴I導表態道。

這是近日漾濞縣紀委監委常態化運用第一種形態,對發現的苗頭性問題早提醒、早處置,防止小錯釀成大錯的一個縮影。

縣紀委監委突出問題導向,運用好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將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解決在萌芽階段,不斷改進完善領導干部述廉述責、約談等工作,通過談話提醒、誡勉談話等談話方式,將“嚴管厚愛”體現到談話全過程,促進干部切實以思想上的返璞歸真,實現行動上的勘誤糾錯,達到及時提醒和教育挽救的目的。

“無數案例表明,黨員干部‘破法’無不始于‘破紀’?!边\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是紀檢監察機關強化日常監督的重要抓手。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查處不是目的,咬耳扯袖也不是終結,將關口前移,守住第一道防線,才能防止‘小病癌變’?!?/p>

縣紀委監委針對群眾信訪舉報、日常監督檢查、問題線索核查、紀律審查等途徑全面排查起底黨員干部在遵守六項紀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方面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形成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的大數據庫,及時糾正個別人身上的“小毛病”和單位風氣上的“小傾向”,做到防微杜漸。

“平時的監督是杜絕‘事后問責’的一大法寶?!笨h紀委監委認真做好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的“后半篇文章”,對談話函詢對象的問題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對整改不力或整改不到位的,進行“二次約談”,對經談話或函詢后依然我行我素、拒不整改糾正的、發現新的問題線索的,有責必問,問責必嚴,促使被談話函詢對象自覺、認真、務實地抓好整改落實,以此來檢驗談話函詢的效果,彰顯談話函詢的威力。(楊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