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協同聯動大監督工作格局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各類監督貫通融合、協同聯動的具體舉措,是壓實‘兩個責任’和行業監管責任的關鍵舉措,各級各部門要對號入座,嚴格履行各自的監督職責……”瀘水市委書記在市委常委會議上強調了構建大監督工作格局的重要意義。
近日,瀘水市紀委監委為貫徹落實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精神,總結和提煉該市監督工作的有效經驗和做法,協助市委起草制定了《中共瀘水市委關于構建協同聯動大監督工作格局的實施意見(試行)》,明確在市委的領導和市紀委協助推動下,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堅持以黨內監督為統領,聚焦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監督目標,實施力量配合、信息共享、線索移送、聯動會商、整改落實等5個協作配合機制,促進各級各類監督資源、監督信息、監督成果共用共享,推動黨內監督與其他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形成合力,深化監督職能、提升監督質效。
“市紀委監委嚴格履行監督的再監督職責,以監督倒逼行業部門履行行業主體責任和行業監管責任,推動對各領域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的整治,形成了以監督促整改、以整改促治理、以治理促發展的協同聯動監督工作機制。”市紀委書記結合工作實際,介紹了大監督工作格局的實踐成效。
據統計,該市紀委監委聚焦民生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通過提醒函、督辦函和紀律檢查建議書、監察建議書、紀檢監察建議書等“兩函三書”監督舉措,以紀檢監察監督撬動政府及其行業部門履行責任。去年以來,先后向市政府及其行業部門發送紀律檢查建議書22份、監察建議書43份、督辦函36份、提醒函10份,推動開展招投標領域專項整治、違規享受低保資金專項整治、違規享受農危改補助資金專項整治、廉租房租賃管理問題專項整治、項目風險和資金風險專項整治。截至目前,在專項治理中共問責干部48名,追繳違規資金1533.97萬元,實現了查處一個問題、問責一批干部、治理一個行業、實現一方清廉的監督成效。
“古登鄉存在風險的項目有7個,稱桿鄉存在風險的項目有6個,市農業農村局存在風險的項目有43個……”在專題研究脫貧攻堅工作的市委常委上,市扶貧辦主任逐條逐項通報了產業項目及農危改項目風險專項監督工作情況。
“部分項目未按合同約定付款,草果提質增效項目實際效益與預期效益存在偏差,核桃提質增效農戶花名冊沒有農戶簽字按手印……”市扶貧辦通報后,市財政局長緊接著通報了財政涉農整合資金管理使用專項檢查工作情況。
據了解,瀘水市始終堅持以監督促落實、以監督促改革、以監督促發展,扎實開展各類專項監督,強化聯動會商監督結果,推動整改監督發現問題。在推進脫貧攻堅過程中,該市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的中流砥柱作用,調動各行業部門圍繞問題大、風險高、隱患多的領域,開展條塊化、立體化、系統化專項監督,強化對扶貧資金審批、撥付、管理、使用和項目的立項、招標、實施、成效等全過程的監督,先后對9個鄉(鎮)、19個市直部門1794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大排查、大梳理、大起底,自去年以來,行業部門先后向市紀委監委移送扶貧領域問題線索46條。
“我們充分運用各類監督成果,結合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強化對問題引發機理的分析,聚焦短板弱項、制度漏洞,通過健全完善制度,建立防止問題再發生、再反彈的長效機制。”市長高度贊同構建大監督工作格局,并重點強調了大監督格局的必要性。
據悉,該市針對各類監督檢查中發現的扶貧領域存在的問題,強化源頭治理,優化領導機制,壓實政府分管領導責任、行業部門責任,實現誰分管誰牽頭、誰主管誰負責、誰責任誰落實,促進扶貧工作扁平化管理。注重健全完善管長遠的長效機制,完善和制定了《產業扶貧項目專家評審管理指南》《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管理辦法》《扶貧資金報賬管理辦法》《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實施細則》等制度,保障了扶貧項目和扶貧資金規范有序運行和實施。(金黃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