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談話讓我徹底得到警醒,避免我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真心感謝組織,感謝你們對我的關心愛護,今后我將汲取經驗教訓,時刻加強自律自省,用心投入到本職工作之中,不辜負組織的期望,不辜負家人的期盼……”
近日,五華區某街道新任科室負責人被舉報參與被監管單位的宴請,街道紀工委在對其進行提醒約談時深刻反省,并當場寫下了自己的真實感受。
這是該區開展咬耳扯袖、紅臉出汗,精準運用第一種形態,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糾正,真正體現嚴管厚愛、“治病救人”的一個縮影。
貫通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關鍵在用好第一種形態。近年來,該區紀委監委始終堅持以第一種形態作為監督執紀的有效抓手,強化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的制度化,精準化,確保既能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又能通過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運用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誡勉談話等方式,實現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教育挽救黨員干部,筑牢拒腐防變的第一道堤壩。
“堅持關口前移、防患未然,把功夫下在第一道防線上,有助于黨員干部加強自律意識、責任意識,有效避免小錯鑄成大禍。”區紀委監委一名負責人表示。
為保障第一種形態精準運用,壓實各級黨委(黨組)、黨工委日常監督主體責任,五華區通過《五華區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運用“四種形態”第一種形態的實施辦法》《五華區深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的責任分解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等制度,明確了監督內容和提醒談話等多種處理方式,每季度對黨組織負責人運用第一種形態情況進行匯總分析,推動紅臉出汗常態化、制度化。通過劃分責任、列出任務、明確方法措施,將實踐運用第一種形態責任進行了清單式的細化,對運用對象、情形及措施等方面進行規范,真正加大基層黨員領導干部的日常教育和監管,做到從小處著眼、細節入手,有針對性地采取約談、函詢、批評教育、民主生活會等方式開展教育提醒,不斷提高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的精準度。
“《方案》對我們日常的具體工作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同時也對我們如何落實好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做出了明確安排,讓我們工作開展有章可循。”區一名街道紀工委書記如是說。
在談話函詢的具體運用和實踐中,該區紀委監委通過《談話函詢工作暫行辦法》對談話函詢的基本原則、適用情形、啟用情形、操作流程等內容進行明確規定。圍繞是談是函、函什么、談什么、誰來談、和誰談、怎么談以及如何防止談話函詢“走過場”等問題,進一步對市管干部開展談話函詢明確了具體要求,做了進一步規范。其中,對如果通過談話方式,對陪同人員、談話時間、地點等要求作出了規范;如果是通過函詢方式,則明確要求被函詢對象材料、單位領導審核把關等環節作出規定,切實加強談話函詢嚴肅性和嚴謹性,確保談話函詢有規范、有質量。
為避免“一談了之、一函了之”。該區紀委監委還認真做好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的“后半篇文章”,加大對黨員干部接受第一種形態處理后整改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對約談事項整改落實情況實行全程跟蹤、隨機抽查,對弄虛作假、敷衍塞責、流于形式的,嚴肅追責問責,確保相關問題整改到位。
嚴管就是厚愛,治病為了救人。據了解,今年以來,五華區紀委監委共運用“四種形態”處理97人次,其中第一、第二種形態處理87人次,占比89%,真正讓紅臉出汗成為常態,讓嚴管厚愛落實在日常。
“下一步,該區將推動各級黨組織提高把握和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能力和水平,把好第一道關口,使黨員干部既體會到紀法的約束和剛性、又體會到組織的關心厚愛,讓黨員干部體會到‘另類關愛’,全身心投入工作崗位,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王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