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境內多為高山峽谷,絕大部分耕地沿山坡垂直分布,76.6%的耕地坡度均在25度以上,“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是很多地方的真實寫照。對貧困群眾實施易地搬遷,是斬斷窮根的治本之策。
然而,故土難離,動員群眾搬離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談何容易。盡管開展了近半年的宣傳動員工作,今年2月怒江州紀委監委掛聯的福貢縣子里甲鄉子里甲村仍有30戶貧困戶未同意搬遷;蘭坪縣紀委監委掛聯幫扶的中排鄉大宗村有搬遷對象259戶988人,是全縣搬遷規模最大、搬遷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之一,2月底仍有80多戶未搬遷。對此,全州紀檢監察機關駐村工作隊員和“背包工作隊”隊員一次次上門開展宣傳動員,以真心真情一點點打開貧困群眾心結,消除他們的顧慮,最終啃下了“硬骨頭”,完成了易地搬遷動員及后續服務工作。
吃過晚飯,很多人都會在江邊悠閑地散步,而駐村工作隊員和背包隊員卻行色匆匆。這時,山上的群眾都在家里,正是開展宣傳動員工作的最佳時機。(高雪松 攝)
貧困戶家中、進村路上、田間地頭,哪里遇到貧困群眾,駐村工作隊員和背包隊員就在哪里開展宣傳動員工作。(高雪松 攝)
剛開始,不少群眾對自己是否在縣城有一套住房毫不在意,連去縣城實地看房都難以動員。圖為州紀委監委駐村工作隊員茶文權用手機視頻向群眾介紹易地搬遷點的情況。(高雪松 攝)
只有用情用理、耐心細致地引導說服群眾,群眾才會真心實意地接受易地搬遷,才會鼓起迎接新生活的勇氣。(鄧才華 攝)
蘭坪縣紀委監委干部幫助搬遷群眾拆除舊房。(胡小濤 攝)
搬遷群眾參加抽簽分房,并不意味著易地搬遷工作全部完成,后續的搬遷入住、務工就業都有駐村工作隊員和幫扶責任人的全程參與。(高雪松 攝)
駐點干部就從最簡單地使用電梯、電磁爐等小事做起,幫助群眾逐步適應。圖為蘭坪縣紀委監委干部幫助搬遷群眾安裝床鋪。(邱小燕 攝)
州紀委監委派駐州委辦紀檢監察組組長、福貢縣城易地搬遷點新增勞動力轉移就業小分隊成員熊國勝到搬遷群眾家中走訪。(福貢縣城易地搬遷點新增勞動力轉移就業小分隊供圖)
州紀委監委派駐州委辦紀檢監察組組長、福貢縣城易地搬遷點新增勞動力轉移就業小分隊成員熊國勝向搬遷群眾介紹務工信息。(福貢縣城易地搬遷點新增勞動力轉移就業小分隊供圖)
貧困群眾搬遷進城,實現的不僅僅是從“村民”變為“市民”,更為重要的還有生計方式的徹底轉變。勇敢地走出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
(怒江州紀委監委 高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