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年三十。麗江市古城區大研街道紀工委書記姚宏剛行駛四個小時回到永勝期納老家過年。10點30分他接到一個電話。姚書記扒了幾口飯,立馬一個人驅車往城里跑,路遇龍山段大雪,歷時7個多小時,晚上10點才趕回崗位……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后,古城區紀委監委迅速行動,全體紀檢監察干部把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當前的重大政治任務,把投身防控疫情工作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試金石,在疫情防控斗爭中挺身而出、扎實工作,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大研古城是麗江疫情防控的主戰場,80%的游客集中在這里。做好街道社區干部職工作風紀律工作的同時,紀工委書記姚宏主動接下了七一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宣傳、排查、勸返、值守。大研古城景區關閉,所有商鋪客棧停業,所有游客離開古城,所有湖北籍、武漢人妥善安置,連日來,姚宏與社區干部不分晝夜奮斗在第一線。
姚宏是一名轉業的到地方的軍人,對于命令有一種令人敬畏的執著,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多天來,每日15、6個小時的連軸轉他不敢有絲毫懈怠:“平時我是紀工委書記,監督別人,給大家找不足。現在疫情當前,帶領大家工作,就要帶好頭,紀檢監察干部都退縮了那別人該怎辦……我們每多付出一分,在老百姓那里就可能有十分、百分的收獲。”
姚宏有先天性心肌橋的毛病,累的時候會有呼吸困難的情況,同事們都勸他休息,他總會把丹參滴丸放在舌下,稍作休息,便又抖擻起精神和大家一起投入到了疫情防控的工作中。
“我是最年輕的班子成員,又是紀檢監察干部……保證能完成任務。”90后的雷進,剛履新束河街道紀工委書記不久,面對疫情,他選擇了迎難而上,接下了風險最高的武漢籍游客隔離觀察安置酒店的陪護工作。
為了疏導好游客的心理,雷進第一時間組建了微信群,加了全部31名游客為好友,耐心細致地為游客解說衛生、安全、交叉感染等問題,消除游客顧慮。他還到客房里看望他們,給他們送水果,送藥品,送口罩,面對面談心,讓游客們吃下定心丸。
年三十以來雷進只回過一次家。“妻子把衣服送到了門外的路邊,為了安全,也怕兒子粘我,匆匆拿了衣服就走了,那以后,兩歲半的兒子每天視頻時就喊我壞爸爸……但看到他們都好,我工作起來就更有勁了。”雷進說。
同樣忙碌的,還有古城區祥和街道紀工委書記黃曉芹,身為一名女干部,干的工作一點也不比男同志干的少。疫情戰斗打響后,早上七點提前一小時到單位梳理頭天工作;八點向街道書記、主任匯報工作,領取當日重點工作任務;八點半到義和社區組織社區干部開始忙碌的一天……晚上十二點回家已是常態。
社區里外地游客的排查、處置,村民小組、小區的宣傳,重點居家觀察人員的監控,各種繁雜細碎的事情黃曉芹辦得有條不紊。
“黃書記消毒劑沒了怎么辦?居家隔離的武漢人家庭要求見你……”黃曉芹的手機里時刻傳出這樣的聲音。
然而最讓黃曉芹揪心并不是苦和累,而是安置在賓館隔離的武漢籍游客。1月25日接到區委疫情防控指揮部的要求,轄區內全部武漢籍游客轉移至麗江賓館隔離觀察。從做思想工作到把最后一名游客安頓好,凌晨1點,12個小時的全接觸,一個薄薄的口罩是大家所有的防護裝備。
第二天中午黃曉芹接到了老公打來的電話:“母親、兒子、女兒我們都到大姐家住,家里很好,不用擔心,家里能休息得好些,家留給你……”那天后黃曉芹成了自己的“家長”,也成了早出晚歸的“獨行俠”。也是那天后,她安排工作時總要多說一句:“請大家一定帶好口罩。”
談起這幾天的過往,黃曉芹感慨很多:“能和這么好的同事一起并肩作戰我很幸運,感謝大家!我想,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在黨的領導下我們一定能早日戰勝疫情……”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在這場沒有硝煙更勝硝煙,沒有戰火更勝戰火的疫情阻擊戰場上,作為普通紀檢監察干部的他們,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屬于自己的芳華。(古城區紀委監委 潘青松 和淑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