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爸爸什么時候回來看我啊?我好久沒見到他了,我好想他。”5歲的女兒又一次帶著哭腔問道,我心里泛起陣陣酸楚。
我的愛人在距縣城30多公里外的一個鄉政府工作,基層工作繁瑣繁忙,平日里都是聚少離多,本想著趁春節期間一家人團聚,讓他好好陪陪女兒,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個愿望又再次落空。
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剛吃過團圓飯,我和愛人就分別接到單位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讓即刻返崗。愛人放下手中正在給女兒講的故事書,匆匆和我們說了聲再見后,就連夜返回了鄉政府,而我也隨即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一連十多天,他在基層入戶走訪、排查登記、輪守值班,我在單位參與督查、采訪、宣傳報道,我們之間的聯系僅限于在每天在微信上的一聲互報平安,而女兒每次給他撥過去的視頻通話,都被掛斷后語音回復:“爸爸忙,等過會兒給你打。”卻再沒有回撥過。
“小吳,帶上設備跟我們督察組馬上出發。”與往常一樣,接到工作安排,我帶好相機,隨督察組一同去開展工作。
“組長,我們今天去哪里?”
“今天我們重點督查鄉鎮村一級的疫情防控工作,我們組去擺榔鄉和舊城鄉。”
舊城鄉,當聽到這個鄉的名字時,我心里不由得一陣暗喜,我愛人就在那個鄉,會不會在那里遇到他?
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后,我們來到了舊城鄉轄區的疫情防控檢查卡點。走下車,我快速掃描了一遍所有在場的工作人員,卻沒有發現熟悉的身影,內心不免升起了一絲失望。
在對卡點的人員出入登記表、體溫測量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等工作進行認真了解與檢查后。組長說:“走,我們到前面的村子看一看。”
順著村道步行而上,我們來到了舊城村委會村口,只見幾名工作人員戴著口罩從一輛三輪車上搬卸物資。
“這是李有富家讓買的一袋洗衣粉和一桶油。”
一個熟悉的聲音映入耳簾,我尋聲望去,只見愛人站在車上往下遞東西。這時,他也看見了我,四目相對竟一時無言,看著他布滿血絲的眼球透著的疲憊,我心疼得眼淚幾乎奪眶而出,為了不讓場面尷尬,我急忙調整了情緒,轉移注意力。
“你們在干嘛呢?”我問道。
“一些居家隔離的群眾不能外出,我們幫他們代買生活用品給送去。”
“村里有幾戶隔離的群眾?有沒有采取什么措施?”
“有7戶,不讓他們外出,每天上門量兩次體溫登記,門口還進行消毒。”
“那你們忙,我們還要去其他村看看。”
臨了,我走近到他身旁小聲說了句,“走了,注意防護,女兒在家好好的。”
“嗯。”聲音有點哽咽,抬頭望時,愛人趕緊把頭轉了過去,其實我早已經看見了他眼中在打轉的淚花。
一次相遇,短短的幾分鐘,短短的幾句話,沒有家長里短,兒女情長,談及的只有疫情防控的工作。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職責、使命、擔當、奉獻參與到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這當中有夫妻檔、有父子兵、有兄弟連,這其中有責任擔當、有牽掛支持、有相守相望,但沒有抱怨牢騷、沒有懦弱退縮。時代的一粒灰,壓到每一個人的頭上就是一座山,但我們不畏懼、不恐懼,我相信我們有能力、有力量去扛起這座山,愿今天我們所有人的努力與付出,能為明天換來真正的相聚。(吳明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