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手記】群眾富了才是我們的驕傲

發布時間:2020-04-05 08:11:42   來源:昭通市紀委監委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正是農家最忙的時節。忙碌的鄉村沐浴著溫暖的陽光,綠色的田野生長著蓬勃的希望。

近日,我同縣融媒體中心記者胡瓊一同前往坡頭鎮龍洞村,采訪拍攝龍洞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發生的變化。

龍洞村是我們縣紀委監委的掛鉤扶貧點。自2015年以來,鎮雄縣紀委監委通力協調人力物力財力,為該村硬化了村組路和連戶路,修好了安居房,拉通了自來水,建起了活動廣場,發展了枇杷產業……此次前往龍洞村,我的任務是配合胡瓊完成采訪任務。為此,我提前做了功課,細心收集了駐村工作隊的工作亮點。

“在我們縣紀委監委的幫扶下,龍洞村實施農村危房改造274戶;建成飲水水池28個,鋪設飲水管道51.46公里;完成通村油路12公里、村民組公路硬化28.63公里、連戶路硬化47700平方米;建設活動場所和文化廣場4個,建設垃圾池19個,安裝太陽能路燈90盞……”路上,我這個業余“記者”自豪滿滿地向胡瓊介紹著單位的幫扶成效,一串串數字如數家珍地直往外蹦。

然而,胡瓊卻打斷了我:“星姐,數字太枯燥,缺乏溫度,有沒有比較鮮活的故事?”

胡瓊提出的問題,我之前并未思考過,一時有些接不上話,便靜靜地跟在她身后。

“老曾,聽說村里的路是縣紀委幫你們修起來的?”到達龍洞村后,我和胡瓊首先來到了大田村民小組的曾孝倫家。一進門,胡瓊便和曾孝倫嘮起了家常,不一會兒就聊到了縣紀委掛鉤幫扶的情況。

“可不是咋的,以前的路人走都費勁,更別說搞發展了。要不是縣紀委幫我們把路修到了家門口,哪有現在的好日子喲!”談起縣紀委掛鉤幫扶以來,生產生活發生的變化,曾孝倫眉眼間全是笑意。

“曾大哥,好日子還在后頭呢!”當曾孝倫向我投來感激的目光時,我感到了一絲慚愧。在以往的工作中,我陷入了誤區,盲目追求數據,卻忽略了群眾最直觀的感受。

這些年來,我們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也有了一定的改觀,但這絕不是我們沾沾自喜的依靠。對我們黨和廣大黨員干部來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我們所做的還遠遠不夠。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們工作好壞的最高標準是有沒有讓人民滿意,有沒有為老百姓真正解決問題,有沒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沒有使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

我突然明白,只有徹底消滅貧困,群眾真正富起來的時候,才是我們作為黨員干部真正引以為傲的時刻。(艾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