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 | 村干部的懺悔書

發布時間:2020-12-30 15:11:55   來源:普洱市紀委監委

“想想這幾年自己的所作所為,心里特別懊悔,我作為一名村干部竟然去做違法亂紀的事,現在想想特別后悔,走到這一步,都是貪心惹的禍……”這是一封違紀違法的村干部在留置室里寫下的懺悔書,歪歪斜斜的字里行間,我看到的是他的追悔莫及,像是對渴望自由做出的最后掙扎。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基層干部的腐敗,是最有離心力的腐敗。”記得在鄉鎮工作的時候,有一年春節前夕,我和黨委書記一起去慰問農村困難黨員,村委會主任陪同我們到了那位黨員家,只有一位年邁的老人坐在火爐旁邊,像是在等著他兒子回來。

“大媽,只有你一個人在家嗎?你兒子呢?”村主任上前問道。

“主任您來啦,快坐快坐,我兒子去地里拿菜,馬上就回來了。”說著,老人邊起身邊把凳子遞給村主任,讓她坐下,然后一瘸一拐地走到碗柜前,拿出一個雞蛋,“主任您吃,早上剛煮的。”

“這是我們鄉上的黨委書記和組織委員,馬上就要過年了,你兒子是黨員,他們來慰問一下。”村主任急忙介紹道。

“主任,上次村上給我家發的能繁母豬已經下了6個小豬崽,走,我帶你去看……”老人似乎來不及對黨委書記和我的到來作出反應,迫不及待地拉著村主任走向了自家豬圈……

這件事之所以讓我印象深刻,是因為讓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在老百姓的眼里,村干部是百姓身邊的“貼心人”,是農村發展的帶頭人,是當地百姓的“父母官”。

而那封懺悔書中的主人翁,也曾是這樣一位“父母官”,為本村發展、群眾致富獲得過令自己驕傲、讓別人羨慕的成績。“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對于金錢的欲望,使他明知故犯、鋌而走險,到頭來只能偏離人生軌道,滑向違紀違法的歧途。丟了初心,失了民心,談何向心?

讀完這封懺悔書,我腦海中浮現的都是這位村干部蜷縮在冰冷房間里的場景,昔日被百姓擁護信任,如今只剩一聲聲嘆息和謾罵;曾經揮灑汗水拼命工作,如今卻只能在鐵窗里以淚洗面;人生路已經走完一半,本該是越來越好的年紀啊……

自由,對于每個人來講,都是最美好的東西,是最值得珍惜的。而遵紀守法,是對自由的根本保障。然而近年來,村干部的違紀違法事件仍然頻發,村干部權力集中、監管困難,使得農村淪為腐敗的“重災區”,村官腐敗正成為基層治理亟待解決的命題。不少農村群體性事件,就源于村干部的腐敗。正是由于村干部直接面對著基層群眾,腐敗案件既嚴重傷害村民,又在基層造成極壞影響。

“書記+主任+出納”這樣的三人組合,似乎已經成為基層“小官貪腐”的“標配”。“碩鼠”們借助職務便利,緊盯涉及民生的工程建設、征地拆遷、社會保障、財政補貼等領域,多以合伙作案,采用套騙、侵占、虛報冒領、貪污挪用等手段,通過少量、多次,長期蠶食等方式聚斂財富。比起高官“老虎”腐敗,“小官貪腐”發生在群眾身邊,更具有公開性、可見性,產生的影響更為惡劣,直接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破壞黨和政府形象。

在農村這片凈土上,也出現了權力的猖狂。公權在農村失陷,政府也就會在基層失信,這不僅是農村之患,更是國家之患。

村干部到底干什么?這是要回答的根本問題。立黨為公還是立黨為私,執政為民還是執政為己,這是衡量一個干部好壞的根本標準。身為村干部,本應以造福一方百姓為己任,而他們卻把追求生活上的滿足、物質上的享受,作為人生追求和目標,把功利主義、實用主義作為信奉的原則,將公權作為謀取私利的手段,最后也栽倒在濫用的權力之下。

這封懺悔書,懺的是信念上的動搖、認識上的誤區、心態上的失衡、心理上的僥幸,悔的是一旦行差踏錯,人生將無法回頭。

在清廉與腐敗之間,有一道無形的紅線,一旦越過這條紅線,面臨的將是萬丈深淵。“自律”二字,值得深思,也必須堅守!(罕珊 || 責任編輯  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