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有耕地保護4673.43畝,補貼金額279564.68元,涉及農戶645戶……”近日,大關縣天星鎮打瓦村公示了該村生態扶貧資金分配情況。
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是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也是農村基層干部違紀違法問題的多發領域。為加強對農村集體“三資”監督,堵塞農村“三資”管理漏洞,今年來,縣紀委監委加強監管檢查,督促建立農村集體經濟“三資”管理長效機制,讓“微權力”在群眾的監督下運行。
該縣圍繞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問題,針對涉農扶貧領域人、財、物和項目工程的重點崗位權力事項,成立摸排小組對全縣9個鄉鎮84個村(社區)的“三資”情況進行摸底。摸排小組采取下沉暗訪、隨機抽查、實地調查、查閱資料、走訪調研等方式,全面掌握了農村集體經濟中的資金、資產、資源情況,并對資產進行拍照留檔,登記造冊,確保每筆資產一目了然。
同時,該縣要求各鄉鎮村所定期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將重大事項表決情況、資金發放使用等所需要公開公示的情況形成“微權力”清單,在村務公開欄上公開公示。
“凡屬生產性開支,一次性開支500元以下的由村主要負責人批準;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由村‘三委’討論通過; 5000元以上的,由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現在村上所有的開支用度我們看得明明白白。”該村村民石成友高興地說。
此外,該縣各鄉鎮還通過微信公眾號監督平臺實現了村級黨務村務財務的規范公開、全面公開和長期公開。通過關注微信公眾號,無論是外出務工的青壯年,還是村里留守的村民,都能及時掌握各村(社區)、居民小組財務收支和固定資產情況,也能查詢城鄉低保、農業相關補貼等村務公開信息。
公開只是第一步。該縣各鄉鎮在本級政務微信公眾號上公示了鎮紀委的舉報電話,鏈接了縣紀委監委舉報平臺,方便群眾登錄紀檢監察機關舉報平臺進行舉報。
“從嚴管好‘微權力’,把‘三資’臺賬做成‘明白賬’‘放心賬’,讓村級‘微權力’晾曬在陽光下,確保每一項權力都真正為百姓謀利益、為群眾謀幸福。”縣紀委監委負責人對此信心滿滿。(呂昭黎 || 責任編輯 王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