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席被監督單位‘三重一大’會議74次,開展作風紀律監督檢查或明察暗訪159次,常態化開展廉政提醒談話131人次,受理信訪訴求6件……”這是近日劍川縣紀委監委15個派駐紀檢監察組亮出的履職“成績單”。
“要提高派駐監督質效,首先需要解決派駐機構監督什么、如何監督和派駐干部不愿監督、不敢監督的問題。”該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對此,該縣出臺關于深化派駐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深化派駐機構改革,完善派駐監督體制機制,提高派駐監督全覆蓋質量。
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重點從審查調查工作機制、協調機制、談心談話制度、工作紀實制度、工作匯報制度、考核制度、學習培訓制度、考勤制度、保密制度等方面把規矩立起來、把標準樹起來。要求各派駐機構至少每半年向縣紀委監委分管領導報告1次工作,報告內容須有實質性成果,重要工作隨時報告,每年年底向縣紀委監委述責述廉。定期開展談心談話,掌握派駐干部工作表現、紀律作風等情況。對工作履職不力、不擔當、不盡責、監督缺位的,嚴肅追責問責。同時,采取正向激勵措施,把監督工作開展情況與綜合考評掛鉤,激發隊伍比學趕超活力。去年以來1名紀檢監察組組長因監督不力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1名紀檢監察組副組長因監督不力被問責。
“提升派駐監督質效,關鍵在人。只有提高派駐干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敢于監督、善于監督,才能把派駐機構職能作用發揮出來。”該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該縣紀委監委始終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常態化開展個性化學習培訓,讓每一名派駐紀檢監察干部充分發揮監督執紀職能職責,認真參與案件查辦工作,著力創造“全員辦案”的濃厚氛圍,不斷提高派駐紀檢監察干部監督能力。
“剛到紀檢監察組的時候,不知道監督什么,不知道如何監督,一聽到辦案就心里發怵。但現在開展監督檢查工作已經能抓住重點,發現問題的能力也提升了很多。”駐縣衛健局紀檢監察組干部說,“這份底氣與自信,源于永不懈怠的學習帶給我的硬本領。”
“讓派駐干部時刻繃緊‘挑刺弦’,‘刀刃向內’不是一句空話,如果該發現的問題沒有發現,就是派駐干部有‘問題’,就要被追責。”該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責任追究倒逼責任落到點上,15個派駐紀檢監察組積極擔當作為,針對派駐監督單位行業特點,認真分析研究監督工作計劃,制定方案,細化措施,采取具有側重點、針對性、機動靈活的監督方法開展監督,實現監督效果明顯的目標,真正發揮了派駐監督作用。(趙純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