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在省紀委常委會的領導下,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理念創新、機制創新、工作創新,形成了一批特色亮點工作。“清風云南”從1月20日起陸續推出我省各州市特色亮點工作,切實做到“邊學習、邊調研、邊工作、邊總結”,推動云南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以案促改 做實“懲腐打傘”警示教育“后半篇文章”
大理州做實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案件“后半篇文章”,注重思想教育為先,用好用活案件成果,在精準上做文章,在實效上下功夫,強化以案促改、推進標本兼治,努力實現“查處一案、警示一片、規范一方”的效果。
注重個案剖析,實現“窺一斑而知全豹”。將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作為全州反腐敗斗爭的主攻方向和重要著力點,集中力量查辦了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案件397 起,嚴肅查處了一批為黑惡勢力充當“保護傘”的腐敗分子。對查辦案件實行“一案一剖析、一案一總結”,系統總結某一類型、某一領域違紀違法問題,研究案發規律,深挖發生案件背后的深層次、普遍性問題,對案發單位其他違紀違法案件一并分析、思考和研判,通過全面體檢、綜合會診,解析其中的機理病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查辦一起案件,完善一套制度,解決一類問題。精選近兩年來公職人員涉黑涉惡腐敗和充當“保護傘”的違紀違法犯罪典型案例,編入《大理州黨員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警示錄》并向全州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發放,每類問題后均附有分析點評,條目清晰,讓各級查辦涉黑涉惡案件有例可循。如祥云縣精選了9個典型案例編寫《祥云縣黨員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警示錄——“破網打傘”篇》,通過案例剖析,為黨員干部架起了“信號燈”,劃出了“警戒線”。
用活教育資源,實現“警一例而知自省”。以2019年大理州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改版為契機,將近年來州內查處的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典型案例轉化為警示教育資源,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為廣大黨員干部提供警示“教科書”。基地改版完成以來,先后有3.5萬余人到此接受了警示教育。會同云南廣播電視臺拍攝《懲腐打傘大理行動》專題片,講述大理“懲腐打傘”故事,深刻剖析徐會良、施耀東等人嚴重違紀違法根源,展示違紀違法當事人的深刻反省和懺悔,教育引導全州各級廣大黨員干部清廉自守、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奮勇爭先,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分批組織126名黨員干部旁聽干部涉嫌充當“保護傘”案件庭審,將庭審現場變“警示課堂”,陳述懺悔變“現身說法”。同時,充分用好用活“一網一微一刊”,利用大理州紀檢監察網、“大理清風”微信公眾號、《大理清風》雜志以及12縣市紀檢監察網站刊登各地“懲腐打傘”工作動態,及時公開發布審查調查信息,通報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同時,構建與《云南日報》《云南法制報》《大理日報》等省內各類主流媒體的“大宣傳”格局,優選系列典型案例和做法在各類媒體刊載,營造全社會參與“懲腐打傘”的良好氛圍。
健全工作機制,實現“查一案而堵源流”。堅持“改”“堵”融合,一體貫通抓實問題整改。積極探索審查調查部門與監督檢查部門、案發地區和單位一體建立推進“三不”銜接機制,在強化總結案件查辦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的基礎上,綜合分析相關地區、行業、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2018年以來共下發監察建議書30份、紀律檢查建議書34份,督促案發單位進一步強化“兩個責任”,建立健全廉政風險防控機制,織密制度、強化監管、扎緊籬笆。深刻汲取違紀違法問題教訓,結合案件暴露的政治生態弊病,督促案發單位黨組織結合案件剖析報告、懺悔錄等材料開展教育活動,督促職能部門開展清理整治,認真查擺存在問題和監管薄弱環節。采取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開展警示教育等方式,實現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長治長效”的工作目標。同時,建立反腐倡廉宣傳教育聯席會議和協調會議制度、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定期講廉政黨課制度、警示教育基地建設管理制度、網絡輿情收集處置制度等一系列工作運行制度,完善年度違紀違法典型案件剖析通報和專題警示教育常態化機制,通過每年撰寫一套案件剖析材料、公布一批違紀違法人員懺悔錄等,推動以案促改取得實效,努力營造大理政治生態新氣象。
整合資源 打造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廉政文化
永平縣紀委監委深入到水泄鄉世興村開展廉政文化進農村宣傳教育活動,將廉政教育、政策宣傳延伸到基層一線、滲透到千家萬戶。圖為紀檢監察干部在向少數民族群眾普及廉政文化知識。(永平縣紀委監委 楊紅艷/攝)
大理州不斷拓展廉政文化建設路徑,整合廉政文化的社會資源,打造出一批具有大理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廉政文化精品,推動廉政文化進機關、家庭、學校、企業、農村和社區,讓大理州廉政文化“名片”更加亮麗奪目。
讓歷史文化發揮作用。把挖掘、學習、研究和總結大理歷代廉政文化,考察歷史上反腐倡廉成敗得失,重新發掘其生命力和當代價值,推動解決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的現實問題作為全州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從現實出發,走進歷史的縱深,從大理各時期廉政制度演變、大理清廉榜樣、大理反腐案件拾零、大理廉政格言警句、大理廉政文化精品、大理民居照壁上的家訓家風、大理廉政史的經驗啟示7個門類對大理歷史廉政文化進行挖掘研究。經過系統地對大理歷史廉政文化遺存進行整理,客觀分析特點、理性看待歷史,出版發行了《大理廉政鏡鑒》等書籍,切實把大理州廉政歷史文化的“源頭活水”轉化為激勵黨員干部廉潔勤政的教育資源,彰顯歷史文化的魅力和時代價值。
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通過紅色花燈舞臺劇、書籍、連環畫、編制劇本等宣傳形式,對老一輩革命家和革命先烈廉潔愛民、克己奉公、勤儉節約等精神進行再總結再提煉,突出廉政教育主題,并打通“線上+線下”“傳統媒體+新興媒體”的宣傳渠道,打造了一批紅色廉政文化新陣地。通過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再走一次革命道路,緬懷一次革命先烈、追憶一次紅色歷史,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看紅色影視、讀紅色經典、留紅色記憶等方式,巧妙地讓紅色文化與廉政文化“聯姻”,將長征精神與時代精神深度融合,以“紅”示廉、以“紅”傳廉、以“紅”育廉。通過現場體驗式、故事分享式、互動交流式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沉浸式教育,凈化全州黨員干部的心靈,激勵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把忠誠干凈擔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讓廉政文化“有滋有味”。始終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廉政文化建設的新途徑新方法,立體式打造豐富的廉政文化精品,通過廉政文化的教育、示范、熏陶,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廉政文化氛圍。在推進廉政文化建設中,把文化場所作為傳播廉政文化的重要陣地,提高開放度和參與度。在全州范圍內鼓勵社會各界和各藝術門類的文藝工作者創作詩歌、小說、戲劇、大本曲、歌曲、書法、美術、動漫等廉政文化作品。充分利用文化設施,以巡回演出、講座、征文、展覽、文藝表演、公益廣告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讓廉政理念深入機關、社區、家庭、學校、企業和農村,并以“百姓視角”將廉政文化融入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中,擴大覆蓋面、增強親和力、滲透力和感染力。同時,按照“有活動、有作用、有警示、有氛圍、有保障”的要求,創建了經開區云嶺社區、大理市周保中將軍紀念館、賓川縣喬甸鎮海稍村委會新莊村、鶴慶縣云鶴鎮秀邑小學等339個具有地域、行業、民族特色的省、州、縣級廉政文化示范點,讓每一處廉政坐標都成為一張張廉政文化教育“名片”。
讓持續發展保障有力。建立廉政文化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廉政文化“六進”活動各級各部門責任,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紀委監委組織協調,部門密切配合,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的廉政文化建設格局;聚焦黨員、公職人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等“關鍵少數”,教育黨員干部廉潔從政、廉潔用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面向社區居民、企業員工、青少年學生、農村群眾等不同群體,廣泛開展廉政文化創建活動,采取分眾化、對象化、互動化方式,潛移默化推動廉政文化深入人心。同時,把廉政文化創建活動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內容,一并檢查考核;將廉政文化示范點建設和管理情況列入各級各部門年度綜合考核內容,并進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