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亮點工作回眸·怒江篇

發布時間:2021-01-25 10:30:12   來源:《云南紀檢監察》雜志

編者按

2020年,在省紀委常委會的領導下,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理念創新、機制創新、工作創新,形成了一批特色亮點工作。“清風云南”從1月20日起陸續推出我省各州市特色亮點工作,切實做到“邊學習、邊調研、邊工作、邊總結”,推動云南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多措并舉持續修復凈化政治生態

一段時期以來,受白恩培余毒、秦光榮流毒和段躍慶、侯新華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影響,怒江州的政治生態遭受嚴重破壞。在“破窗”效應的影響下,一些黨組織政治責任扛得不牢,管黨治黨寬松軟,守土失責、監管缺失;少數干部熱衷于搭建“關系網”,甘于被“圍獵”;少數基層政權被“紅皮白心”的黑惡勢力把持,出現蘭坪縣“四楊”依托礦產資源靠山吃山、壟斷經營獲取巨額利益等惡劣案件,政治生態亟待凈化修復。怒江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把政治生態狀況作為衡量管黨治黨是否有力的關鍵指標,挖毒瘤、清污泥、復生態、護森林,推動全州政治生態持續向好,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社會發展更加和諧。

持續加強政治監督,壓實管黨治黨責任。把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擺在首位,堅決肅清白恩培、仇和、段躍慶、侯新華等余毒特別是秦光榮流毒在怒江的影響,以八個“查一查”為抓手,深入對照剖析秦光榮流毒影響,要求各級各部門領導班子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深入剖析反思,制定整改措施,堅決糾正部分干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錯誤認識。積極探索“抓明責、下訂單,抓履責、對清單,抓查責、審賬單,抓追責、開罰單”等監督創新手段,運用怒江州“兩個責任”平臺壓實各級各部門黨委(黨組)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制定4類19項黨風廉政建設考核指標,將全州4縣(市)、29個鄉(鎮)和州、縣(市)各部門納入考核范圍,通過信息平臺下發任務,預警處理3234條、終審2121條,將“線上”信息化監督和“線下”印證式檢查有效銜接貫通,為黨委和紀委落實“兩個責任”提供信息化技術支撐和保障,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工作落細落實。

深挖徹查問題線索,全面清除“污染底泥”。強化運用審查調查措施,堅決清淤除毒,深挖徹查段躍慶、侯新華余毒問題,對相關人員立案16件16人(其中縣處級干部7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6人,移送司法機關審查起訴7人。嚴肅查處羅建文、和金賢等向段躍慶、侯新華“接天線”、搞政治攀附案件,堅決讓投機取巧、“鉆圈子”“爬山頭”“找靠山”的干部付出代價。發揮紀檢監察機關在推動掃黑除惡、“破網打傘”中的尖刀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把專項斗爭不斷向縱深推進,用實際行動回應群眾對公平、正義、安全的新期待。徹查蘭坪縣“四楊”、瀘水市何玉榮等涉黑涉惡案件及背后的腐敗和“保護傘”問題,李永平等一批“保護傘”、楊鵬程等一批長期把持基層政權的黑惡勢力被依紀依法嚴肅查處。特別是深挖細查蘭坪“四楊”案件問題線索方面,共獲取違紀違法問題線索295條涉及236人,立案80件89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86人,移送司法15人,采取留置措施16人,追繳涉案款1400余萬元。

及時推進治理整頓,修復凈化政治生態。堅持做到問題不查清不放過、處理不到位不放過、責任不落實不放過、整改不到位不放過,把做深做實查辦案件“后半篇文章”、修復凈化政治生態作為一項必不可少的重點工作來抓。針對蘭坪縣“四楊”違紀違法案件背后暴露出的黨員理想信念、干部紀律作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認真分析、深刻剖析,制定《蘭坪縣修復凈化政治生態工作方案》,把修復凈化政治生態工作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點內容扎實推進。把“四楊”案件警示教育作為干部培訓、輪訓的必學內容,組織開展專題警示教育活動,1萬余名黨員干部受到教育警醒。迅速組織開展“帶病提拔”倒查工作,重點整治選人用人導向出現偏差問題,嚴肅整治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說情打招呼、帶病提拔、帶病上崗等問題。對1138名村(社區)“兩委”干部、1616名村(居)小組干部開展任職資格聯審,同步開展“庸懶滑貪”四類村官整治,清理并補齊不符合任職資格條件的46名村級干部。排查整頓20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制定“一村一方案”,58名縣鄉領導干部、23個單位對重點難點村開展幫扶整頓。規范黨組織換屆工作,優化、升格黨支部9個,嚴格審查入黨程序、把好政治關,按照5個階段25個步驟發展黨員528名,培養村級后備干部216名,推動實現358個農村黨支部規范創建達標,進一步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有效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全面啟用怒江州政治生態評估系統,為17167名國家公職人員建立政治生態廉政檔案,近三年來,州、縣管干部的信訪舉報、約談函詢、問責、黨紀政務處分、追究法律責任、表彰獎勵及個人有關事項報告等情況錄入系統,為干部個人政治表現精準“畫像”,全面動態掌握“森林”“樹木”狀況。

以“體驗式”監督為突破口

讓監督精準有效

在怒江州紀委監委掛聯幫扶的福貢縣子里甲鄉子里甲村,駐村干部發動群眾種植了480畝臍橙。圖為怒江州紀委監委的駐村干部向群眾了解產業扶貧政策落實情況。(怒江州紀委監委  李進明/攝)

怒江州紀檢監察機關以“體驗式”監督為突破口,緊盯民生領域和窗口服務行業開展“體驗式”監督,讓監督“長牙”“帶電”,著力補齊監督第一“短板”,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監督執紀實效,不斷提升紀檢監察工作在群眾中的認可度、滿意度。

聚焦問題、服務群眾,打造“民心”紀檢。始終堅持以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民生領域突出問題為導向,把實實在在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作為落腳點,著重發現和解決有關部門在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政策、法律法規以及服務群眾、執行紀律、加強作風建設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在開展監督之前,組織信訪室、黨風室等部門針對漠視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信訪舉報、巡察、巡視反饋等各方面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研判,會商提出不同時間段的監督重點。在開展監督的過程中,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把緊緊依靠群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關鍵,俯下身子了解群眾的所想所盼,根據群眾的反映不斷調整監督的重點和方向,進而更加準確地發現問題癥結。結合“體驗式”監督工作的需要組建工作專班,抽調黨風室、各紀檢監察組的精干力量組成若干工作組,改變了以往監督工作僅僅由各紀檢監察組單打獨斗的局面。建立問題處理的反饋通報機制,針對監督過程中群眾提出的問題均一一給予答復,用“民之所呼,我必有應”的實際行動取信于民,達到了與群眾的血肉聯系更加緊密、群眾對紀檢監察工作的“獲得感”“滿意度”明顯提升的效果。

精準“點穴”、親身體驗,著力發現問題。紀檢監察干部以普通群眾、普通辦事人員的身份,開展體驗式辦事、體驗式暗訪、體驗式觀察,到村組“走親戚”摸情況,了解群眾所急所盼,看是否存在問題久拖不辦的情況;到政務服務窗口“辦私事”,體驗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切身感受是否存在冷硬橫推、吃拿卡要、臉難看事難辦的情況;到醫療衛生機構“當患者”,觀察了解服務及收費,看是否存在亂收費、亂開單、亂檢查的問題。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車輛檢測中心存在排隊等候時間長、檢車難、吃拿卡要等問題,州紀委監委工作人員親身體驗核實,通過走訪、電話訪談等方式相互印證,發現了一批在車輛檢驗中涉嫌強迫交易、敲詐勒索等群眾反映強烈、深惡痛絕的違紀違法問題線索。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瀘水市部分醫保定點零售藥店存在藥品價格虛高、違規出售非醫療用品套取醫保資金,損害群眾利益問題,州紀委監委工作人員以顧客身份上門核實,及時下發督辦函督促州醫保局對全州醫保定點零售藥店進行專項檢查。各級紀檢監察干部通過開展“體驗式”監督工作,實現精準“掃描”,解決了監督“無從下手”的問題;精準“點穴”,破解了監督“浮于表面”的問題;精準“亮劍”,突破了監督成效不明顯的問題。

跟蹤督辦、綜合治理,建立長效機制。充分發揮“監督的再監督”作用,把“體驗式”監督發現的問題轉化為職能部門的工作責任,督促有關部門擔當履職、改進作風,切實服務和方便群眾。綜合運用掛牌督辦、發送工作建議函、下發紀律檢查建議書等方式,既立足于迅速解決問題,又著眼于建立長效機制,防止問題回潮反彈。及時將車輛檢驗中涉嫌強迫交易、敲詐勒索的違紀違法問題線索移交公安機關依法處置,瀘水市公安局對怒江州煜佳機動車安全技術檢測有限公司、吉鑫汽車服務中心相關涉嫌違法犯罪人員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抓獲犯罪嫌疑人17名,涉案資金達700余萬元。同時,向州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紀律檢查建議書,要求切實履行主體責任,配合整改,切實維護機動車檢測市場秩序。下發督辦函督促全州醫保系統對267家醫療機構和112家零售藥店開展監督檢查,嚴肅查處了周興盛等一批涉案國家公職人員;查處違規定點醫療機構6家,追回醫保基金29.06萬元;查處違規定點零售藥店38家,追回醫保基金17.03萬元,暫停醫保卡支付系統、終止服務協議1家,違規套取醫保資金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主動與州公安局對接協調,發送工作建議函,建議在城區內設立便民服務點,辦理部分事項的審批、證明等業務,解決了群眾到車輛管理所辦理資格年審手續路程較遠、往返交通費用支出較高的問題。針對瀘水縣城搬遷涉及賴茂村失地農戶長達13年維權未果問題,督促瀘水市掛牌督辦、限時辦結,將5337平方米農貿市場、商鋪交付賴茂村委會,失地農民長久生計問題得到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