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有利于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村民自治有機結合,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但“一肩挑”也使權力相對集中,形成“被領導者監督領導者”的情況,村務監督的獨立性受到影響,作用發揮受到限制,容易滋生腐敗現象。加強對村“兩委”特別是“一肩挑”人員監督,必須強化村務監督與紀檢監察有效銜接,“探頭”作用和專責監督相融合,合力破解難題,為村級組織運行提供堅強的監督保障。
完善制度、規范工作,著力破解職責不清楚、監督不順暢的問題。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規則,明確職責權限、監督重點、監督程序等內容,確立村黨組織決策、村民委員會執行、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的權力配置和制約格局。完善并嚴格執行農村“三重一大”事項決策議事程序,確保村務監督委員會全程參與,推進村務監督由事后監督轉為全過程監督。實行村務監督臺賬管理制度,對村務監督委員會參加村“兩委”會議、監督村干部履職和廉政情況、接受村民投訴等情況進行分項登記、臺賬管理,推進村務監督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助推村務監督工作有序開展。
強化培訓、提升能力,破解不會監督、不善監督的問題。把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納入村干部培訓的重點范圍,加強任職培訓,增強履職能力。每年結合村務監督實際和存在短板,開展專題培訓,提升培訓質量。使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熟練掌握怎樣進行監督、監督什么、出現問題怎么處置、哪些事不能干涉、哪些事必須監督等業務知識和能力,不斷提高科學監督的水平。同時,縣級組織、農業農村、民政等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能職責規范工作運行流程,列出村級權力清單,使農村基層權力清單化、規范化、制度化,促進村務監督工作有理有據、責權明晰、運行有序。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破解不敢監督、監督不力的問題。“一盤棋”統籌鄉村紀檢監察工作與村務監督工作,有力有效開展鄉村治理,助推“三農”工作發展。鄉鎮黨委要充分發揮組織領導作用,履行主體責任,及時協調好村務監督委員會與村“兩委”的關系,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支持村務監督委員會找準定位、大膽工作;每年組織召開一至兩次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會議,總結梳理轄區內各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情況,根據工作實際和存在問題加強指導,提出要求。鄉(鎮)紀委監察室要建立定期匯報制度,村務監督委員會每季度向鄉(鎮)紀委匯報監督村“兩委”情況(特別是資金和項目使用情況),鄉(鎮)紀委適時抽查。要加強對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檢查、考核,獎優罰劣,建立激勵機制,激發工作潛能,增強監督效能。縣(市)紀委監委要堅持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對鄉(鎮)執行《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管理辦法》情況開展專項紀律檢查,確保各項責任落實到位。
監督下沉、協同推進,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關在基層治理中的基礎性、保障性作用。堅持監督檢查和巡視巡察向農村基層延伸,加強村“兩委”特別是“一肩挑”人員監督,以案說法、以事釋理,以高質量監督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落實情況納入政治監督重點內容,加強對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的監督,保證脫貧摘帽后“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督促各級黨組織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確保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要圍繞鄉村振興總體部署和工作進度,因時因勢調整監督重點、創新監督方式,清除“攔路虎”、亮劍“微腐敗”,做到鄉村振興政策資金項目在哪里,監督就跟進到哪里,不斷凈化基層政治生態,推進鄉村治理有效發展。(西雙版納州紀委常委 周嫻敏 || 責任編輯 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