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 | 我的一線監督之旅

發布時間:2021-05-13 14:26:03   來源:西雙版納州紀委監委

初夏是西雙版納最美的季節。桂花灼灼,菩提風輕,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傣歷新年潑水節又到了。伴隨象腳鼓聲,寂靜的村寨竹樓,瞬間熱鬧了起來。此時,我接到電話,通知我配合做好疫情防控一線監督在行動宣傳報道。于是,我和上級機關、縣市紀委監委、新聞媒體之間開始了電話、微信辦公。

此次一線戰“疫”監督,我不但要統籌全州面上宣傳工作,還要隨省州聯合檢查組赴勐海縣開展宣傳報道。

按照一線監督在行動制定好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我和聯合檢查組到勐海縣的當天中午,就對這次行動的目標任務、實地檢查時間與當地黨委政府作了溝通,簡要了解疫情防控情況介紹。隨后,我們進入了緊張的工作狀態。

紀檢監察機關怎樣開展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如何通過帶有辣味的監督去發現苗頭性問題及時提醒?檢查中要怎么避免小題大做、一棍子打死,又防止大事化小、避重就輕?帶著這樣的問題和思考,我和檢查組的同事們開始了每一天的督查,主動要求參與各領域監督事項,未曾懈怠也不能懈怠。基層一線的問題零零碎碎,千頭萬緒,但是檢查組同志干勁十足。

“你們采取了哪些防控措施?網格化管理怎么開展?有沒有疫情防控應急處置預案?”按照“每發現一個問題都是對疫情防控作貢獻”的要求,檢查組聚焦領導干部落實責任等重點任務,不打招呼、不聽匯報,直達點位、直奔現場。

邊監督、邊指導、邊研判,檢查組先后到抵邊鄉鎮的卡點、抵邊警務室、抵邊村寨、社區、隔離點等疫情防控重要點位實地察看,緊盯薄弱環節開展各項檢查工作。

面對疫情沖擊,勐海縣充分發揮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機制,一線封、二線堵,全天候查緝,加大巡邏、堵卡、設伏、攔截力度。在打洛口岸附近,有一條環村道路,每隔1公里就有一個執勤點,通過安裝防護網進行全線封堵,守國門、防風險,做到全民參與、步步為營。甚至在一些邊境沿線,不足5公里的一段路程,過路車輛被攔停詢問不下10次。其間均被要求出示有效證件、掃碼亮碼、測體溫、戴口罩;在社區網格化的督查中,更是見到了各單位干部職工從上到下積極參與的場景;無論是烈日炎炎的正午,還是萬籟俱寂的子夜,均是全員調動,開展工作一絲不茍。“共守一個家”的國家意識、國門意識,真真切切完美詮釋在抗疫一線、在要塞邊關。

監督檢查的目的就是發現漏洞和短板,要精準發現問題漏洞就必須克服一切困難,到達一線、深入一線。

迎著第一縷晨曦,我們沿著中緬邊境,又開始了新一天的監督檢查。沿著布朗山狹窄彎曲的林間小道,車輪碾過沙沙作響的樹葉,翻山越嶺,舟車勞頓。下午時分,我們趕到最后一個抵邊執勤點。在一個靜悄悄的岔道卡點上,我們看到帳篷前兩名值守人員正忙著生火做飯。我們發現這里山巒起伏跌宕,雨林廣闊連綿,小路便道眾多。檢查組立馬問身邊的值守人員:“這里是你們兩位值守?”他知道我們是檢查工作的,很認真地回答說:“這里一共有8名值守人員,現在留下我們兩個守在這里,其他的都出去巡邏了。”工作交談期間,對面小路上駛來一輛皮卡車,車上裝著一些貨物,座位上坐滿了人,另一名值守人員立即過去攔下,沒有逐一測體溫,幾句盤問后便放行了。值守人員解釋說:“因為他們都是附近一帶村民,上山采茶經常路過這里。”

經過停留觀察,檢查組發現存在卡點執勤人員日常管理不到位問題,巡邏工作出現“空窗期”。疲戰、厭戰情緒導致責任心下降,無疑會增大邊境偷渡的隱患。回城路上,檢查組組長反復告誡大家:“松懈、厭倦、麻痹思想,折射出的是工作部署、責任壓實方面存在偏差。紀檢監察干部如果這個時候不當‘惡人’,那么隱患發生后有可能會成為老百姓的‘罪人’。”而對于我們宣傳報道組來說,此行目的就是發揮宣傳“功放器”作用,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進行在線直播,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和社會關注,把紀委監委聲音、決心、措施傳遞出去,形成震懾效應,唱出“紀委在行動、監委在身邊”正能量。

疫情之下,沒有誰是局外人。幾天的邊境戰“疫”一線監督很快就結束了,我們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監督檢查工作任務。第一次參加邊境戰“疫”監督,給我留下了許多思考和啟示,紀委監委的監督既是全覆蓋的專責監督,又是監督的再監督,精準發力,不越俎代庖,協助不包攬、推動不代替,不干涉被監督對象公權力的具體運行。(西雙版納州紀委監委  巖溫扁 || 責任編輯  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