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水中仙

發布時間:2021-01-30 07:53:38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破臘迎春開未遲,十分香是苦寒時。”進入臘月,許多人家都會在案頭置一盆水仙。淺淺清水,幾顆鵝卵石壓根,亭亭玉立的水仙,在嚴寒中踏著凌波微步,帶來春天的訊息。

水仙原產于地中海地區,唐末五代時期進入中國。據唐代學者段公路所著《北戶錄》記載,晚唐詩人孫光憲在江陵任職時,波斯人穆思密贈送他幾株水仙,種在水器中,經年不萎。據此推算,水仙在我國至少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由于其清絕出塵的神韻,水仙逐漸成為古代文人室內清供陳設的常用花卉,也成為他們吟誦贊美的對象。

“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宋代詩人黃庭堅一生酷愛水仙,寫了多首贊美水仙的詩。黃庭堅曾因在新舊黨爭中仗義執言,被貶黔州,六年后奉召回到湖北。在荊州,好友王充道為他送來了五十支水仙。黃庭堅見之欣喜,寫下這首詩。他化用洛神的形象來寫水仙,把植立于盆的花朵寫成輕盈漫步的凌波仙子,動靜間亦真亦幻,美不勝收。詩人更是以比德的形式,把水仙與“花中氣節最高堅”的梅花并稱為兄弟,賦予水仙清貞的品格。

清,既指水仙香氣的幽雅,也指其品格的清高不俗。楊萬里在《水仙花》中說:“韻絕香仍絕,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為名。”水仙的清香賦予她高雅氣韻,清麗高潔更勝月光。“山下六七里,山前八九家。家家清到骨,只賣水仙老。”宋代宋伯仁的這首《山下》,寫得更為有趣,只因山中人家只賣水仙,在詩人眼里就有清到骨的品格。這樣的人格力量,無疑為文人所追求。

貞,堅定有節操曰貞,品性剛毅曰貞。“萬木凋傷后,孤叢嫩碧生。花開飛雪底,香襲冷風行。高并青松操,堅逾翠竹真。挺然凝大節,誰說貌盈盈。”宋代詩人胡宏不再著眼于水仙輕盈縹緲的優美姿態,而是把她與松、竹并稱,贊揚水仙在歲寒凜冽、萬物凋零之際傲然開放的堅貞氣節。“胡然此柔嘉,支本僅自持。乃以平地尺,氣與松篁夷。”與松、竹、梅相比,水仙沒有蒼勁枝干,枝柔質弱的她堪稱“清真處子面,剛烈丈夫心”,其“獨立萬槁中”“高操摧冰霜”的貞剛之氣更難能可貴。

近代著名女革命家秋瑾喜歡栽花,偏愛氣質高潔的水仙。“洛浦凌波女,臨風倦眼開。瓣疑是玉盞,根是謫瑤臺。嫩白應欺雪,清香不讓梅。余生有花癖,對此日徘徊。”她在《水仙詩》中以“臨風倦眼”寫出水仙的清秀俊逸的神態,以雪喻其白,以梅喻其香,以高潔、素雅的氣質贊頌水仙。

在中國歷史上,能被稱為清貞的花草并不多,歲寒三友可算是“物之清貞而可愛者”,而這三者之外,“惟水仙與菊焉”。在歷史文化的沁潤下,在文人墨客的吟誦中,水仙在中國有了不一樣的意蘊。春節將至,去挑選幾棵水仙,靜待花開吧!(孟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