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帥詩詞中的長征故事

發布時間:2021-04-15 10:51:36   來源:解放軍報

長征是軍事戰爭史上一次震撼世界、彪炳史冊的偉大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征程中的巍峨豐碑。親歷長征的紅軍將士,用詩詞記下了可歌可泣的戰爭史詩,記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和長征故事。

1934年8月,時任軍團長蕭克、軍團政委王震率紅六軍團所部9700余人,從湘贛革命根據地出發,任弼時也隨軍行動。親歷戰斗、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李真作了《突破封鎖線》一詩:“山頭迎戰赤旗飄,山下圍嵎餓虎囂。宿鳥歸飛云蔽月,竹林驚動犬狂逃。夜馳小徑人健步,曉察戎衣汗水澆。號角連聲驚大地,破圍砸鎖任逍遙。”這首詩描寫了夜間行軍突破封鎖線時的情形:宿鳥歸飛,烏云遮月,只有穿越竹林的沙沙聲。天亮后戰士們才發現,軍裝全被汗水打濕。突圍之后,我軍吹起了雄壯的號角,圍困在山下的敵人才如夢方醒。這次突圍為中央紅軍長征起到了偵察、開路的先遣隊作用。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夜渡于都河,踏上漫漫長征路。紅軍第五軍團政治部主任的劉伯堅留在蘇區堅持游擊戰爭。他親臨架橋工地,廢寢忘食地工作,從早到晚站立河畔橋頭為戰友送行。葉劍英渡河前與劉伯堅握手告別。后來,劉伯堅在作戰中負傷被俘。敵人押著劉伯堅在大庾縣最繁華的街道示眾。劉伯堅氣宇軒昂,絲毫不懼,回到牢中寫下了《帶鐐行》:“帶鐐長街行,蹣跚復蹣跚。市人爭矚目,我心無愧怍。帶鐐長街行,鐐聲何鏗鏘。市人皆驚訝,我心自安詳。帶鐐長街行,志氣愈軒昂。拚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臨終前,劉伯堅給妻子王叔振寫了最后一封家書:“我的絕命書及遺囑你必能見著”“你不要傷心,望你無論如何要為中國革命努力,不要脫離革命戰線,并要用盡一切的力量教養虎、豹、熊三幼兒成人,繼續我的光榮革命的事業。我葬在大庾梅關附近。十二時快到了,就要上殺場不能再寫了,致以最后的革命的敬禮”。劉伯堅沒有想到,在他寫這封信之前,王叔振已在閩西游擊區光榮犧牲了。葉劍英曾賦詩懷念這位偉大的戰友:“紅軍抗日事長征,夜渡鄠都濺濺鳴。梁上伯堅來擊筑,荊卿豪氣漸離情。”詩中稱頌劉伯堅既有荊軻之豪邁勇氣,又有高漸離待友之深厚感情,回憶了長征出發時依依不舍互相告別的情景,表達了對戰友的深切懷念。

中央紅軍經過苦戰突破了國民黨的三道封鎖線后,1934年11月下旬在突破湘江的第四道封鎖線時傷亡慘重。中央紅軍原來準備到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而蔣介石已調集重兵,前堵后追。在這危急關頭,毛澤東力主放棄去湘西的原定計劃,改向國民黨兵力薄弱的貴州前進。1935年1月,紅軍在烏江江界河發起猛烈攻勢,強渡烏江。

3月,紅軍四渡赤水后,揮師南下,再渡烏江。肖鋒少將寫下了《強渡烏江》:“烏江長來烏江彎,十里堤岸十八灘。疾風暴雨雷電閃,黃沙直奔桉子巖。兩只竹筏蕩扁舟,漂搖百尺才靠岸。懸崖陡壁三千丈,松柏崎峭挽青天。一一五個鋼鐵漢,錚錚鐵骨英雄膽。繩子藤條綁帶爬,何懼山高何懼難。”這首詩描繪了烏江的險灘湍流,展現了紅軍浴血奮戰的英勇精神。肖鋒在60年戎馬生涯中堅持寫日記,用筆墨記述下紅軍戰士前仆后繼、英勇戰斗的圖景。

紅軍南渡烏江后,佯攻貴陽。正在貴陽督師的蔣介石慌忙把滇軍主力從云南調來貴陽。紅軍立刻跳出貴州,兵分三路大踏步西進云南,前鋒佯攻昆明。留在云南的滇軍急于集中力量防守昆明,滇北各地和金沙江南岸的防御力量空虛,紅軍轉而向北,在5月初搶渡金沙江。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在這里架橋很不容易。當地船工自愿幫助紅軍渡江。5月3日至9日,歷時7天7夜,7只木船將中央紅軍主力全部送過金沙江。敵人得知紅軍的行動后,花了很多天才追到江邊,而這時紅軍早已渡江完畢。

后來,還有同志編了一出新劇《破草鞋》諷刺蔣介石,說他尾隨紅軍歷經數省,歷時半年,好不容易追到金沙江畔,卻只在岸邊撿到一雙破草鞋。蕭華上將的《渡金沙江》形象地描述了這件事:“云崖壁立,江水湍流急。奔襲皎平施巧計,奪取兩船何易!甩開數十萬敵,沖破圍追堵擊。蔣賊望河興嘆,拾點草鞋破屣。”張愛萍上將《堵敵》也描寫了同樣場景:“金沙浪激追兵來,穿越槍林攀巉巖?;鹧嫔角安计骊嚕\盡撿爛草鞋。”

紅軍過冕寧之后進入彝族地區。在瀘沽兵分兩路:一路走大道,到大樹,佯攻富林;一路經現在石棉縣栗子坪、擦羅到安順場。擦羅當時有劉文輝的軍糧站。紅軍把糧食分給當地群眾。正是由于紅軍執行了正確的民族政策,順利抵達安順場。蕭華上將詩云:“健兒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夾道迎。安順場邊孤舟勇,踩波踏浪殲敵兵。”歐陽文中將詩云:“喜得彝胞來引路,勝利抵達安順場。”這些都表明了紅軍的軍民魚水關系。紅軍得到少數民族群眾的支持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夾金山是中央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埡口海拔4114米。1935年6月,毛澤東手持木棍與周恩來、朱德等一道徒步翻越夾金山。張愛萍上將作了《翻夾金山》:“夾金六月猶飛雪,紅軍渡瀘從頭越。夜宿南麓孤月升,晨攀北峰冷日斜。銀海茫茫鳥獸絕,寒風凜凜休停歇??裣矁绍娗蓵?,歡聲雷動天地裂。”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行程二萬五千里、縱橫11個省的長征勝利結束。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會合。偉大的長征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