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烈呂大千

發布時間:2021-07-19 16:56:58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呂大千壯烈犧牲時才28歲。之所以用“壯烈”二字形容其人,是因為他在獄中的作為與留下的詩篇令人動容。

1909年3月,呂大千出生于今黑龍江省賓縣,其父在他幼年時去世,家道逐漸中落。呂大千不負母親厚望,勤奮讀書,考入北平民國大學學習。

呂大千所處的那個年代,風雨飄搖、山河破碎。呂大千早年參加了哈爾濱市學生反對東北軍閥張作霖把東北三省鐵路修筑權出賣給日本人的罷課運動,在大學里,他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參加了黨領導的反帝大同盟,并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后,他懷著救國救民的理想,回到賓縣中學擔任訓育主任兼語文教員,開始創建賓縣黨組織。

為了支援珠河東北反日游擊隊,呂大千想盡一切辦法搜集日偽情報、籌集槍支彈藥,還以給學生治病為由,在賓縣中學成立醫務室,組織黨團員采購消炎藥品支援游擊隊,又以幫助學生消化化學課內容的名義,成立化學工藝社,明里教學生配制雪花膏、花露水等物品,暗中配制碘酒、防凍甘油等供給游擊隊使用。

1937年5月,因叛徒出賣,任中共賓縣代理特支書記的呂大千被敵人抓捕。當敵人要用繩子綁他時,呂大千卻厲聲說:“用不著!”說罷拿起一本《三國演義》,鎮定自若地走出學校。

在敵人審訊時,壯烈的一幕發生了。呂大千已心存死志,趁日本警長不備,飛快搶過一把軍刀,猛地沖向日本警長砍去,敵人慌作一團,有躲有攔。呂大千見事不成,便生出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以身殉國的念頭。他毫不猶豫,轉而用刀往自己的脖頸上一抹,不成,又隨即掉轉刀頭,用力刺腹,最后昏倒在一片血泊之中。原來,該刀未曾開刃,但呂大千的舉動,使得敵人驚魂難定、后怕不已。

幾天后,呂大千蘇醒過來。回想當天場景及眼前處境,遂作遺詩一首:“利用寇刀殺寇仇,一腔義憤不日休。縱然沒有脫身計,哪肯涕零學楚囚。”最后一句用了“楚囚相對”的典故。西晉末年,中原戰亂,衣冠南渡,周顗、王導等一批南渡士人常常相聚在新亭,有一回周顗看到這河山已不是昔日河山,不禁流淚,獨有王導認為應該努力克復神州,怎能做楚囚相對,流淚不已?呂大千的詩表明了殺賊未果、留作憾事,絕不屈服、視死如歸之志。敵人用盡酷刑折磨,企圖從呂大千口中逼出只言片語,但他對黨的事業忠貞不渝,讓敵人無可奈何。

1937年7月21日,呂大千從容走上了刑場,他留下一首絕命詩:“時代轉紅輪,朝陽日日新。今年春草除,猶有來年春。”此詩比之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更加激越。時光不盡流淌,革命者是代代相承的,只要有太陽升起的地方,只要有春風吹到的地方,必然會有蒼蒼茫茫的無邊碧草,又怎會沒有革命者蓬勃的生命力呢?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呂大千在高呼中,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雖然,呂大千沒有看到后來壯麗的事業,但他的詩,他的事跡,他的精神,已融入到民族奮斗的血脈之中,為后人永遠紀念。(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