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正風反腐

發布時間:2021-01-22 15:47:46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為引領法治中國建設在新時代取得更大發展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紀檢監察機關要認真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注重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一體推進“三不”,努力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

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懲治腐敗,強化“不敢”的震懾效應。新形勢新任務對紀檢監察機關提出新要求,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手握紀律和法律“兩把尺子”,注重紀法貫通、法法銜接,做到紀法雙施雙守。對內必須堅持紀法貫通。嚴格執行監督執紀工作規則和監督執法工作規定,建立完善依規依紀依法履行職責、行使權力的具體程序和行為規范。對涉嫌違紀、職務違法、職務犯罪問題一體審查調查,促進依紀監督和依法監察、適用紀律和適用法律的貫通融合,嚴把事實關、程序關、法律適用關,確保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對外必須促進法法銜接。加強與公檢法等部門有機銜接協作,建立健全線索雙向移送機制以及線索核查結果反饋機制,強化反腐敗工作合力。主動適應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調查涉及違法犯罪案件,要準確把握紀、法、罪的界限和標準,確保取得的證據與刑事審判要求標準相一致,經得起公訴機關和審判機關審查。

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以案促改,強化“不能”的約束作用。深化以案促改是貫徹“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的重要舉措,體現著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理念。在具體實踐中,深化以案促改的關鍵是以法治思維謀劃、以法治方式推動形成制度管人管權管事的長效機制,確保權力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一方面,堅持問題導向,從共性問題、突出問題入手,綜合運用紀律檢查建議、監察建議等方式,督促相關地方和部門從長遠角度、法治視野,與時俱進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另一方面,完善監督約束,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察監督協調銜接,推動黨內監督同其他監督貫通融合,使黨員干部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習慣規范、公正、干凈地用好權力。把深化以案促改作為推進“不能腐”機制的關鍵之舉,明確“改”的理念、路徑和方法。堅持查處一案、剖析一案,把握案件內情內因,充分用好紀檢監察建議書這一有力武器,督促案發單位和相關部門查找風險隱患,織密制度“籠子”。

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理腐敗,強化“不想”的思想覺悟。領導干部出現各種出軌越界、跑冒滴漏,根子在于“總開關”沒有擰緊。解決腐敗問題的根本,就是要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教育,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嚴守紀律規矩、嚴明公私界限、嚴格家風家教,正確認識和處理公與私、親與清、情與法的關系,加強自我改造,培育現代文明人格。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進程中,要教育引導領導干部堅定法治信仰、培育法治精神,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自覺增強法治意識和法治覺悟,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對紀檢監察機關來說,就是要把學法作為能力要求、把懂法作為價值追求、把用法作為工作準則,進一步強化法治意識、法治思維、法治素養,努力鍛造一支紀法雙修、紀法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推動紀檢監察工作始終沿著法治軌道高質量發展。(馬南萍  作者系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本文刊登于《中國紀檢監察報》2021年1月21日理論周刊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