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復興與百年變局

發布時間:2021-04-15 10:59:31   來源:學習時報

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從全面小康轉段升級為全面實現現代化,這無疑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不同尋常的歷史性大跨越。這個大跨越,與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步交織、相互激蕩、彼此作用,既深刻影響著中國,也深刻影響著世界。

我們中華民族是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偉大民族。我們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續至今沒有中斷的文明,為人類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乾隆末期也就是18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發展冠絕全球,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對外貿易長期出超。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史上長期處于世界前列,這是中華兒女最引以為自豪的歷史光榮。

就在乾隆年間這個極盛時期,一場工業革命在歐洲大地蓬勃興起,生產力的巨大發展把西方國家迅速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而中國腐朽的封建專制統治者卻無視世界發展大勢,妄自尊大、閉關鎖國、反對變革,導致中國發生由盛而衰的急劇轉變。鴉片戰爭的堅船利炮開啟的帝國主義入侵,更使中華民族迅速跌落下去。

正是從那時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直成為中華兒女的偉大夢想和不懈追求。經過長期奮斗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100年來的艱苦卓絕奮斗,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境地中徹底翻轉過來,迎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偉大復興的目標。2020年,美國的經濟總量為20.9萬億美元,我國經濟總量超過了100萬億人民幣,按照匯率折算大概是14.73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經濟總量的70%,是歷史上的最高值。接下來的任務就是乘勢而上,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邁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這個偉大復興,不但要創造出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而且要創造出高度發達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不但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且要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不但要使中華民族以強健的身姿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擁有與大國強國地位相稱的國際話語權和思想影響力,而且要勇敢勝任地擔當起大國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人類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毫無疑義,實現這樣的民族復興,意義重大而深遠。

這是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由56個民族組成,擁有14億人口的東方大國,用百年時間走完西方國家幾百年走完的工業化、現代化歷程,使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總量1.5倍的中國人民邁入現代化社會。如此了不起的歷史性巨變,真正是中國歷史乃至人類發展史上前所未有、不可復制的奇跡。

這是人類最偉大的科學思想——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占全球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國大地上譜寫了世界社會主義500年來最華彩的篇章,使世界上兩種社會制度、兩種意識形態的對比態勢發生有利于社會主義的深刻變化。這樣活生生的現實,充分展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極大增強了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

這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以西方為主導的世界格局中奇跡般實現和平崛起,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破除了近現代以來西方發展模式一統天下的局面,大大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正是因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如此了不起的千秋偉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領導干部要胸懷民族復興戰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此作為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時至今日,中華民族為了重新崛起已經整整奮斗了180年,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前赴后繼、流血犧牲,才換來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必須繼往開來、排除萬難,把民族復興大業持續不斷、卓有成效地推向前進,才不愧對先輩、不愧對人民、不愧對歷史。辦好中國的事情,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辦好民族復興這件“國之大者”的事情。

如果說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盛而衰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把握住當時全球大變局的脈動,錯失發展機遇而遠遠掉在時代后面的話,如今中華民族早已趕上時代,邁向復興的進程緊緊與當今時代同行,與世界大變局緊密聯動。

放眼五洲四海,整個世界正在發生深刻影響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大變革、大調整、大轉折、大進步,正在經歷一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是大變局的根本動力,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變化是大變局發展的主要方向,經濟全球化深度調整是大變局的重要內容,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重塑是大變局的發展趨勢,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大變局加速演變的重要推手,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是大變局的基本特征。呈現在人們眼前的突出景象是:世界多極化加速推進的大勢不會改變,但大國關系深入調整和國際格局發展演變的復雜性變得越來越突出;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的大勢不會改變,但世界經濟格局深刻演變的動向和世界經濟調整的曲折性變得越來越突出;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會改變,但國際安全挑戰錯綜復雜的局面和國際矛盾斗爭的尖銳性變得越來越突出;各種文明交流互鑒的大勢不會改變,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現實和不同文明相互碰撞的沖擊性變得越來越突出;亞太地區總體繁榮穩定的態勢不會改變,但主要力量關系重組復雜敏感和我國周邊環境中的不確定性變得越來越突出。

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最突出的特點是“東升西降”。一批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世界經濟中心和全球權力中心從大西洋兩岸向亞太地區轉移。這是近代以來最具革命性、歷史性的重大變化,也是世界歷史500年來最大也最重要的全球權力轉移。推動這個演變的主要力量,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向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無論是在平時還是危急時刻都展現出顯著優勢。特別是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社會恢復走在世界前列,“中國之治”和“西方之亂”進一步形成鮮明對比。

顯而易見,這樣的大變局,不是一時一事之變,也不是一域一國之變,而是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具有深刻的歷史由來。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這100年,整個世界發生了多少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經歷了多么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你看,先是經歷了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蕭條和規模空前、慘烈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形成了以聯合國為主要全球治理平臺的國際體系。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結果,戰爭引起革命,俄國和東歐、亞洲、拉丁美洲一批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接下來你就看到,人類又經歷了美蘇兩大陣營40多年的冷戰及后來的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經歷了上個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以后30年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還經歷了核能、信息技術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人類社會全面而深刻的變化,經歷了2008年發生的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現在又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及其產生的嚴重而深遠的影響。用世界維度的大歷史視野來觀察,100年來人類社會彎彎曲曲、曲曲彎彎一路走來,經歷了一個從戰亂轉向和平、轉向治理的大周期,然后又進入一個新的大動蕩周期,出現了新的這樣那樣的動蕩甚至混亂局面。

人們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與冷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全球化倒退相互交織在一起,形成疊加效應。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本土主義明顯上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速重構甚至面臨越來越高的“斷鏈”風險,主要國家紛紛采取各種全方位、大力度刺激經濟和挽救中小企業的措施,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困境持續加重,國際貿易秩序紊亂和全球經濟落入“衰退陷阱”的風險上升。

人們看到,大國戰略競爭和關系分化重組十分激烈復雜。美國遭受“特朗普沖擊”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種族矛盾激化、貧富差距擴大、社會撕裂加深、政治極化加重等多重危機并發,單極霸權時代結束,實力相對下降態勢越發明顯,急于重振國內發展,竭力維護全球領導地位。歐盟接續遭受債務危機、大規模難民危機、恐怖主義危機、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的連環沖擊,內部一體化受阻、分化加重、矛盾凸顯,推進共同防務和外交困難重重,歐洲統一進程步履維艱。英國“脫歐”歷經四年政治、經濟、社會的糾結跌宕,雖然終有結果,宣稱要通過一系列經濟、外交、軍事重大舉措防止國際地位下滑,但是前景不明。德國經濟亮色也開始減弱,政治重組加快,安全形勢惡化,“后默克爾時代”已經開啟。法國馬克龍政府改革受阻,“黃馬甲”運動尚未完全平息,恐怖主義襲擊陰霾不散,與穆斯林圍繞“法蘭西價值觀”之爭加劇。俄羅斯在國際上遭受美歐打擊,越來越倚重軍事和外交力量支撐大國地位,與美歐的較量從經濟到軍事再到地緣政治全面加劇。大國圍繞已有國際機制和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重構加緊博弈。

人們還看到,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增長失衡、人口發展失衡、生態環境失衡、財富分配失衡也愈演愈重。美歐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社會撕裂加劇,特別是中下層民眾的不滿情緒上升,借力新型社交媒體和街頭運動,推高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思潮,擴大極右翼和極左翼政治勢力的影響空間,沖擊各國社會政治穩定,加快重塑各國政治生態。整個世界范圍內的社會動亂、種族仇視、領土爭端、外交沖突、軍備競爭等傳統安全問題,同全球氣候變化、極端主義、恐怖主義、大規模傳染性疾病等非傳統安全問題交織并發,局部失序、混亂、動蕩加劇,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增多,國際政治經濟社會生態變得越來越復雜。

這種大調整大動蕩乃至“亂”的局面,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族復興大業既是巨大挑戰又是難得機遇。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面對種種動蕩混亂局面中誕生、成長和壯大起來的。想想我們黨成立前后那個時候,先是北洋軍閥之間混戰,接著是北伐戰爭,后來又是國民黨新軍閥之間混戰。還有國共之間的戰爭,抗日戰爭。蔣介石新軍閥集團在混戰中雖然確立了統治地位,名義上實現了統一,但中國實際上仍然是四分五裂、一盤散沙。正是在動蕩混亂的局勢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橫空出世、應運而生、大顯身手,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舊世界,建立了新中國,真正實現了從“天下大亂”到“天下大治”。這也證明了一個歷史真理:中國共產黨真正是具有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敢于也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今天,聯系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觀察和研判國際局勢,就充分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一個重大判斷:時與勢在我們一邊。我國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雖然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雖然機遇和挑戰之大都前所未有,但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我國最大的機遇即最大的主動權,就是自身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國際格局多極化演變乃至國際秩序變革和完善的重要動能。我國長期積累起來的雄厚物質基礎、豐富人力資源、完整產業體系、強大科技實力,以及我國擁有的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市場,是推動經濟發展和抵御外部風險的根本依托。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具有強有力的政治組織能力和國家動員能力,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這是我國在百年變局中抓住機遇推進民族復興大業行穩致遠的根本保證。

在百年變局中抓住機遇推進民族復興大業,最重要的是把促進國內發展放在首要位置,不斷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改革開放40多年,正是因為我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中國實現了從落后于時代到趕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的歷史性飛躍。現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發展不平衡、發展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最根本的仍然在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心無旁騖地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動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的:“只要國內外大勢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不能也不應該改變。這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的根本要求,也是解決當代中國一切問題的根本要求。”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要求,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深層次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這是在推進民族復興大業中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的最可靠基礎。

在百年變局中抓住機遇推進民族復興大業,尤其要抓好科技創新這個關鍵,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科技創新是決定國家興衰的關鍵因素,也是影響和改變世界經濟版圖的關鍵變量。在百年變局中抓住機遇,關鍵是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這個難得機遇,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特別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下大功夫解決制約我國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加快趕超世界科技前沿和產業鏈高端國家,努力實現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

在百年變局中抓住機遇推進民族復興大業,必須不斷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推動國際局勢向著對我國更加有利的方向發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是中國和霸權國家的國家實力之爭,也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之爭,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全球霸權兩種人類前途命運之爭,比歷史上任何一次大國競爭都更加尖銳復雜,將貫穿民族復興整個歷史進程中。這就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和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牢牢抓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條主線,秉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公平正義、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等原則,不斷豐富完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團結壯大國際積極力量。加強同各方協調合作,既堅持原則又體現建設性態度,在抗擊疫情、復蘇經濟、應對氣候變化、維護全球安全等方面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中美關系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也是影響我國發展和安全最重要的因素。要堅持以兩手對兩手,促使中美關系聚焦合作、管控分歧、保持穩定。要以構建新發展格局增進國際合作,以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共建為重點,搭建更多合作平臺,構建全球自貿協定網絡,拓展深化同各方在新能源新技術等諸多領域的務實合作,共同激發世界經濟增長新動能,共同分享中國發展新機遇,共同為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作出應有貢獻。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曠古未有的全新事業、全新探索、全新實踐,是充分展示人類雄心壯志和政治智慧的偉大創舉,特別需要站在時代前列的政治領袖來統攬全局、運籌帷幄。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先后產生了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這三位偉大人物。孫中山首先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領導辛亥革命推翻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使反動統治秩序從此再也無法穩定下來。毛澤東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并使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取得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就。這是中國從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勝利,也是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義的大勝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鄧小平領導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取得舉世矚目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使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出蓬勃生機和活力,引領中國人民走上全面實現現代化的康莊大道。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這三位偉大人物的豐功偉績和一代一代仁人志士、一代一代共產黨人的歷史貢獻,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豐碑上。

中國已進入新時代。這是毛澤東時代、鄧小平時代之后,一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命的時代,一個注定不尋常不平凡、注定會創造更大輝煌的時代,一個更加需要具有高超政治智慧和領導藝術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家、而且一定能夠造就這樣的政治家的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創造了中華民族復興歷史上新的奇跡。這8年多來,在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政治把握中,在黨和國家一系列關鍵問題的謀劃決策中,在改革發展穩定新局面的奮力開拓中,在抵御一個又一個重大風險的運籌指揮中,在每一個關鍵節點和重大歷史關頭的沉著應對中,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恢弘氣魄、遠見卓識、雄韜偉略,舉旗定向、掌舵領航,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從今往后這30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攻堅沖刺階段,也是民族復興進程中“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階段。要確保民族復興大業能夠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最重要的就是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切實保持全黨思想統一、行動一致。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確指引下,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一定能夠完成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住的!(何毅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