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紀委監委創新辦案模式,查處涉黑涉惡“保護傘”案件280起 讓陽光灑進每一個角落

發布時間:2021-11-01 16:00:00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張曉明 通訊員 鮑學博 張夢真

圖為山東省濱州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正在分析研判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線索。魯濱 攝

“自從劉展云涉黑組織及其‘保護傘’被打掉后,氬氣價格比之前降了將近一半。一個月下來,我們能節省一千多塊錢。”10月19日,山東省博興縣興福鎮做廚具加工生意的商戶們對前來進行案件回訪的濱州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說。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山東省濱州市紀委監委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掃黑除惡重大決策部署,緊盯“六清”行動目標,立足職責定位,強力“懲腐打傘破網”,著力提升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讓陽光灑進濱州的每一個角落。今年3月,該市紀委監委被授予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集體稱號。

主動介入,深挖問題線索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我們對公安機關偵辦的涉黑涉惡重點案件主動介入、及時跟進,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深挖問題線索,對近年來公安機關偵破的涉黑涉惡案件重新梳理、逐案過篩,確保案件線索應查盡查。”濱州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負責人介紹。

2019年4月,涉嫌敲詐勒索、尋釁滋事、強迫交易等犯罪行為的涉惡團伙主犯邱朋朋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

“多年來,邱朋朋團伙一直在高新區為違法車輛帶路,為違法車輛逃避執法檢查或規避處罰提供便利,其背后一定有相關部門公職人員縱容包庇,我們就從這方面查起。”接到公安機關移送的線索后,濱州市紀委監委嚴格落實“一案一專班”工作機制,明確由委班子成員牽頭包案、靠前指揮,抽調精干力量成立專案組,對邱朋朋案件進行全面審查調查。

為了徹查該案背后的腐敗問題,專班工作人員認真審核邱朋朋等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證人陳述材料,綜合分析涉案財產、銀行交易明細,最終發現邱朋朋團伙多次通過消費結賬、轉賬、發紅包等方式賄賂交警以及交通等部門執法人員。一旦該團伙保護的違法車輛被查扣,他們就聯系相關執法人員,請其違規放行或者違規降格處理。邱朋朋團伙從違法車輛中獲取好處費,相關執法人員從邱朋朋團伙中獲取好處費。通過該案,濱州市紀委監委共查處涉腐涉“傘”問題9起35人,濱城區交通運輸局綜合執法大隊二中隊中隊長王某某、濱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安局執法人員張某等多名執法執勤人員被給予黨紀政務處分。

抽絲剝繭,查找蛛絲馬跡

2018年2月,濱州市公安機關偵破以王江然為首的黑社會性質組織案。王江然曾是博興縣城東街道相公堂社區黨支部原書記,他在任期間,作風霸道,常以幫助他人進入村級組織、安排在其實際控股企業任職等方式籠絡人員,長期把持基層政權,操縱破壞基層換屆選舉,引發群眾強烈不滿。

接到移送線索后,濱州市紀委監委立即與公安機關溝通會商,制定了重大案情和問題線索當天移送工作機制,每天召開案情分析會、證據碰頭會,并在全市范圍內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工作專班開展聯合調查。

“聚焦王江然黑社會性質組織成員的有關犯罪案件,工作專班分兩路出擊,一路從王江然黑社會性質組織成員的相關信息查起,對與其交往的人員特別是公職人員進行全面摸排調查、逐一分析研判;另一路調閱王江然等人的關聯案卷,從50余起犯罪案件中抽絲剝繭,逐案分析,尋找有關公職人員涉黑涉惡腐敗的蛛絲馬跡。”濱州市紀委監委相關辦案人員說。

經過連續幾個月夜以繼日的艱苦努力,工作專班終于找到了王江然黑社會性質組織背后的“保護傘”——濱州市人大常委會原委員、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原主任委員盧某林,博興縣人民檢察院原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王某等人。經查,盧某林和王某利用職務便利,通過違規向檢察機關出具從輕處理的建議函、干預和插手司法活動等方式,為該黑社會性質組織“保駕護航”。盧某林和王某均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和18年。此外,還有23名公職人員涉案。

“王江然案涉及層面多、領域廣,為提升辦案效率,我們采取了‘領辦+分辦’結合的模式,整個案件由市紀委監委統籌領辦,具體案件根據干部層級、案情指定縣區分辦,確保既精準發力,又避免線索碎片化。”濱州市紀委監委辦案人員說。濱州市紀委監委狠抓統籌謀劃、協同配合,創新實施專班推進、市縣聯動、異地交叉等辦案模式,深挖徹查涉黑涉惡“保護傘”。該案的辦理模式為此后的“打傘破網”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濱州市紀委監委共查處涉黑涉惡“保護傘”案件280起,處理641人。

堵塞漏洞,推動常治長效

博興縣享有“中國廚都”美譽,氬氣、液氧是廚具生產必要原料,物流運輸作為金屬板材集散的核心環節,在博興縣具有重要的市場地位。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以劉展云為首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為非法獲取經濟利益,壟斷了博興縣興福鎮至魯西南方向的物流專線,控制著博興縣氬氣、液氧的銷售市場。該組織惡意哄抬價格,欺壓群眾,危害一方,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

2018年4月,公安機關打掉劉展云黑社會性質組織后,濱州市紀委監委圍繞該組織違法犯罪、坐大成勢的過程和原因,深挖公職人員涉黑涉惡腐敗和失職失責問題,先后查處該案背后涉腐涉“傘”問題5起,處理處分41人。

圍繞劉展云涉黑組織發家史,聚焦辦案過程中發現的突出問題,濱州市紀委監委延伸問責鏈、倒查“監管人”,同步下發監察建議書5份,推動開展4個領域專項整治,推動該縣氬氣價格、物流運費大幅下降,市場經營活躍度顯著提高。

“聚焦涉黑涉惡問題集中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行業領域,我們督促相關部門認真分析行業特點,找準制度漏洞,推動建章立制。”濱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針對辦案過程中發現的源頭治理“漏洞”、日常監管“盲區”、制度建設“短板”等,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共發出紀檢監察建議書46件。

為充分發揮反面典型案例教育警示作用,濱州市紀委監委通過公開通報曝光、舉辦案件剖析會、制作播放警示片等多種形式強化警示教育,引導各級黨員干部汲取教訓,筑牢思想防線,自覺與黑惡勢力劃清界限。在強大震懾下,9名涉腐涉“傘”人員主動向紀檢監察機關交代問題。

“掃黑除惡‘懲腐打傘’是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體現,我們要建立掃黑除惡斗爭‘懲腐打傘’常態化機制,堅持有腐必反、有傘必查、一查到底,以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成效回應群眾期盼,贏得黨心民心。”濱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鞏洪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