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用好容錯糾錯機制 避免領導干部“怕而不為”

發布時間:2021-02-07 14:12:15   來源:玉溪市紀委監委

“感謝容錯糾錯機制卸下了我的思想包袱,讓我打消了顧慮。容錯是一種鼓勵,更是一種鞭策。”當得知容錯糾錯機制讓自己免于被問責處理時,澄江市人社局副局長說出了心里話,并表示對做好本職工作信心滿滿。

近年來,澄江市在懲處問責讓干部心存戒懼的同時,實施關懷監督,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以正向激勵切實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去年,對11名領導干部容錯免責。

該市修改完善《關于激勵干部干事創業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的實施辦法》,明確干部在改革創新、干事創業過程中,主觀上為公為民,客觀上勤勉盡責,但未達到預期效果或造成負面影響和損失的,符合“黨內法規、國家法律沒有明令禁止,因政策界限不明確、政策調整或不可預知的因素,出現工作失誤或造成影響和損失的;在深化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中不等不靠、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因缺乏經驗出現探索性失誤或未達到預期效果的;經過充分調研論證、集體研究、風險評估,科學民主決策、陽光運行,不是個人專斷、一意孤行的”等11種情形之一的,可申請容錯。

“真沒想到,這次組織還能重用我,我定不辜負組織的厚望。”澄江市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表態。

與此同時,澄江市對受處理干部開展回訪教育,喚起擔當作為精氣神,督促其從“有錯干部”變“有為干部”。如何確保回訪教育更精準?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干部監督管理全過程,一直是該市紀委監委做好回訪教育工作的第一要求,本著“誰處理誰回訪”的原則,做到既打“板子”又開“方子”。在深入了解受處分人員對違紀違法行為錯誤的認識和接受處分處理態度的基礎上,深入了解受處分人員精神狀態、現實表現,以及紀律處分決定執行情況,采取“一人一檔”的方式,有針對性制定回訪工作方案,耐心做好思想政治和黨紀法規教育,解壓疏導,切實做到政治上關心、思想上引導、生活上幫助。

“多謝你們耐心教育,讓我重新振作。”近日,澄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陳某對再次上門回訪的市紀委監委干部說道。此前,陳某因未認真履行職責,對該市多家娛樂場所長期無證經營行為監管不力,受到書面檢查、通報批評,一度意志消沉。市紀委監委多次上門回訪教育,幫他解開思想疙瘩。今年,陳某主動作為,加強與文化旅游部門的溝通聯系、對各娛樂場所的監督檢查,實現動態精準管理。

“容錯糾錯機制就像一顆‘定心丸’,一道‘意外險’,一方面激發了干部愿干事、敢干事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干部想干事而不敢干的后顧之憂,為干成事提供了制度保障。”澄江市紀委監委負責人說。(林子煊 || 責任編輯  國懷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