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錯了,現在特別后悔,我對不起單位,對不起家庭,對不起組織,我認罪……如今坐到這被告席,接受法律的審判,追悔莫及……”在勐海縣法院庭審中,被告人聲淚俱下,對自己的違法行為悔恨不已。
會場敲警鐘,現場變課堂,用身邊典型真實案例 “零距離”“面對面”開展警示教育,這是前不久勐海縣紀委監委利用勐海縣民政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范正剛涉嫌貪污一案開展“庭審紀法教育課堂”時的場景。
庭審現場,公訴方提供完范正剛涉嫌貪污的所有證據后,逐漸還原了范某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一步步滑向犯罪深淵的全過程。
“我第一次‘零距離’地感受身邊的熟人站在審判席上的那份酸楚,這個警示畫面已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時刻提醒我警醒。”“身臨其境接受教育,真正切身體會到違紀違法的慘痛代價。今后我一定要以案為鑒,管好自己,謹慎工作,嚴守底線。”庭審結束后,參加旁聽的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感慨地說。
為充分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本作用,切實做好執紀審查“后半篇文章”,勐海縣紀委監委將查辦案件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依托縣法院審判陣地開設“庭審紀法教育課堂”,針對不同教育對象,分批次、分級別組織公職人員,特別是涉案系統、發案單位的人員旁聽庭審現場,讓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身臨其中,聽一聽犯罪嫌疑人“心驚肉跳”犯罪歷程,深刻警示教育旁聽人員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真正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越是身邊事越能直擊心靈,越是身邊人越能感同身受。庭審現場警示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于用身邊人、身邊事的法槌敲醒‘沉睡者’,敲打‘裝睡者’,讓黨員干部、公職人員進一步明法紀、知敬畏、守底線。”勐海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不斷推進警示教育常態化、分類化、全面化,發揮反面典型的警示、震懾和教育作用,真正達到“懲處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陸慧星 || 責任編輯 國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