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處分后,我覺得檔案里裝個處分,到哪里都不好做人。慢慢地,我發現他們對我并沒有歧視或偏見,而是熱心地幫助我改正錯誤……”日前,昭陽區某鄉干部張某在接受回訪教育時感慨道。
之前,張某因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工作紀律,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一度思想包袱很重,遇事敏感,工作也出現了下滑。得知這一情況后,區紀委監委多次與張某所在鄉鎮一把手、同事及其本人當面溝通。回訪人員為其客觀、全面地分析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對個人和鄉黨委的影響,做好政策解釋,勸解其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通過面對面、心貼心的談心談話和思想教育,張某不僅認錯態度好,還主動要求將自己作為反面教材教育其他黨員干部。
在昭陽區,這樣的例子不少。近年來,該區紀委監委認真貫徹執行相關要求,區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牽頭,建立由派駐紀檢監察組、鄉鎮(街道)紀(工)委和受處分人員所在單位共同參與的回訪工作機制,科學精準、分類施策開展回訪教育,推動“有錯干部”變“有為干部”。
為避免回訪教育千篇一律,區紀委監委堅持一人一策,更加注重因人施訪、一事一訪。
在回訪教育中,該區紀委監委對受處分較嚴重的黨員干部積極開展談話,面對面交流,了解其工作和生活情況,注重發現受處分人員身上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的信心。此外,把他們在工作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認真記錄下來,將情況反饋給所在的黨組織和單位及時解決。
區紀委監委對于不能正視自己錯誤的個別受處分人員,加強引導,講解相關政策,使其真正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所犯錯誤的嚴重性,增強改正錯誤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開展回訪教育目的是改造受處分人員主觀世界,通過政策宣講、人文關懷,使他們產生悔過自新的內驅力。”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同時還要教育好受處分人員周圍的干部、同事,對受過處分的干部不冷淡、不歧視,主動幫助受處分干部消除思想顧慮,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切實達到懲處與教育的目的。(羅瑜 || 責任編輯 國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