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縣:用好“四種形態” 防止“小病”成“惡疾”

發布時間:2021-03-22 19:42:19   來源:臨滄市紀委監委

“這次談話既是壓力,更是動力和鞭策,今后我一定會引以為戒、嚴于律己、努力工作,不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與重托。”像這樣對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黨員干部及時約談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整改,已成為云縣紀委監委日常監督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云縣通過制定出臺《關于開展“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規定咬耳扯袖、紅臉出汗的適用情形和實施方式,緊盯一般性問題、輕微違紀問題,綜合運用提醒談話、責令書面檢查、誡勉談話等方式進行處置,早打招呼、早敲警鐘,督促黨員干部在“咬耳扯袖、紅臉出汗”中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有效防止“小錯誤”發展成為“大禍患”。

同時,縣紀委監委抓住元旦、春節、中秋、國慶等關鍵時間節點,及時向黨員干部發送廉政提醒信息8000余條,真正讓“微短信”變成“一劑藥”。組織全縣黨員干部觀看《反腐槍聲》《政治掮客蘇洪波》《圍獵:行賄者說》《清流毒——云南在行動》等警示教育片,提醒黨員干部守紀律、講規矩、明底線、知敬畏,不越雷區、不踩紅線。

此外,縣紀委監委堅持按照“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要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重點圍繞干部作風建設、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執行等方面,及時發現問題,對嚴重違紀的黨員干部出重拳、下猛藥。對嚴重違紀違法的“極少數”,堅決查處,果斷拔爛樹、清毒瘤,釋放越往后執紀越嚴的強烈信號。同時,堅持以案促改,對案件進行深入剖析,通過發出紀律檢查建議書、監察建議書,督促發案單位限期整改、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據統計,去年以來,云縣紀委監委運用“四種形態”處理167人次。其中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82人次,運用第二種形態處理59人次,運用第三種形態處理10人次,運用第四種形態處理16人次,做到了懲治“極少數”、教育“大多數”。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有效遏制腐敗增量、鞏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態勢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從嚴治黨、保持黨的肌體健康的必然要求。我們要提高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能力和水平,使黨員干部既體會到紀法的約束和剛性、又體會到組織的關心和厚愛,實現監督執紀執法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段文艷  蘇有琴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