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土、翻土、蓋土……日前,在梁河縣平山鄉上河東村,幾輛挖掘機同時啟動,該村國土綜合整治提質改造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然而,一月前,由于該項目涉及的20余戶農戶對項目情況不了解、不同意,導致該項目一度難以推進。上河東村村監委主任張生山得知了這一情況,及時向村“兩委”反映,提出意見建議,協助村“兩委”向農戶講政策、做工作,才使得該項目得以順利推進。
項目得以迅速推進的背后,是該縣打通監督“最后一公里”,一批批像張生山一樣的村務監督“小探頭”, 在監督崗位上充分發揮一線監督員作用的生動寫照。
今年初,該縣67個村(社區)新一屆村務監督委員會201名成員紛紛任職。為推動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盡快轉變角色,履職盡責,各鄉鎮紀委本著“用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邀請各鄉鎮民政、農業、財政等職能部門的業務骨干,講授農村的各項惠農政策、村民自治各項要求、農村財務管理以及村務監督委員會職責職能等,促進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熟練掌握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熟悉監督工作流程,掌握監督要領和監督技巧,切實提高監督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為推動村務監督委員會規范高效開展監督工作,讓村務監督“小探頭”越擦越亮,梁河縣紀委監委組成村務監督調研組,赴該縣9個鄉鎮20余個行政村開展以“村務監督委員會如何有效發揮作用”為題的專題調研,深入走訪鄉鎮、村組、社區、農戶,一竿子插到底,充分發動基層群眾力量,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并對新任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的工作進行監督指導,形成調研報告1份,提出意見建議16條。
在縣紀委監委、鄉鎮紀委的監督指導下,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積極發揮“小探頭”作用,通過列席村“兩委”聯席會議、村民委員會會議、村民代表會議,了解和掌握本村村務情況,圍繞村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采取群眾會議、上門走訪等方式,廣泛收集意見建議,并利用公示欄、進家入戶等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黨紀條規,使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要求深入人心。同時,把日常監督貫穿在村組“人、財、事、權”之中,對苗頭性、傾向性及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早發現、早疏導、早了結;對無力解決的重大問題,及時向鄉鎮反映,有效減少農村各類矛盾糾紛的發生,不斷增強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李佳佳 || 責任編輯 國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