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體財務收支、低保評定……大小事都公開出來,村里做哪些事,一看就清楚了。”一大早,丘北縣曰者鎮紅花山村的群眾圍在剛更新的村務公開欄前,一邊認真瀏覽公示內容,一邊贊不絕口。
村務監督是基層鄉村治理的關鍵環節。丘北縣紀委監委立足職能職責,以強化對基層“小微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為著力點,整合村務監督委員會、村級監察聯絡員等一線監督力量,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不正之風,推動清廉村居建設。
推進清單化管理 為微權力劃出邊界線
在雙龍營鎮雄山村的村務公開欄上,醒目地張貼著村級“小微權力”運行清單目錄、運行流程等,事項辦理步驟、監督制約方式和具體責任人等內容一目了然,讓村干部用權有了“說明書”、群眾辦事有了“流程圖”。
該縣紀委監委立足職能職責,梳理涵蓋“三重一大”事項決策、農村“三資”管理、惠民惠農政策落實等方面的村級“小微權力”清單,明確工作流程,明晰村級監督范圍和具體內容,厘清每個事項的權力框架和運行軌道,為村干部照章用權提供依據。同時,將職權清單內容、工作流程、管理辦法等在村務公開欄進行公開亮權、曬權,讓“小微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村集體的大事小情都在村務公開欄上進行公示,群眾知曉遇到問題去找誰、怎么找,解決了村干部在工作中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 該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介紹,隨著村級“小微權力”向群眾全面公開,村干部用權更加規范,初步達到了“干部照單履職,群眾看圖監督”的效果。
抓實一線監督 給微權力戴上“緊箍咒”
“村內公益事業項目建設情況、低保評定、‘三資’管理使用等,這些都是村民最為關注的事項……”今年年初剛當選平寨鄉平寨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的老李,每天都會到施工工地轉一圈、在街頭巷尾與群眾拉家常。
“過去對村級事務監督是我們工作的軟肋,人員力量薄弱、業務能力參差不齊讓村級監督難以施展拳腳。”平寨鄉紀委書記介紹,目前在開展專題業務培訓的基礎上,該鄉通過每月工作任務派單,明確村務監督重點、內容,細化監督事項,要求開展小監督、發現小苗頭、提出小建議、督改小問題、回應小訴求,并填報村務監督工作紀實手冊,村級監督“前哨”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目前,該縣12個鄉(鎮)101個村(社區)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村(社區)級監察聯絡員活躍在各村各寨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將觸角延伸到最前沿,把監督落到家門口,把矛盾化解在村居,有力地發揮著“前哨”和“探頭”作用,農村基層監督實現了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今年來,全縣走訪群眾3652人次,收集意見建議179條。
強化機制約束 為微權力運行裝上“防火墻”
“如何管好農村集體的‘錢袋子’,曾是困擾我們開展農村監督的老大難問題。”該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介紹,針對農村監督存在的問題短板,該縣積極探索創新,一系列有效舉措紛紛落地。
該縣建立“1+x”協調協同督查工作機制,督促財政、農科、審計等職能部門履行監管責任,對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等內容進行靶向施治,抓實源頭管控、強化過程監管,強化廉政風險防控。嚴格落實村務公開報備,建立資金監督臺賬、走訪群眾、“三資”處置報備等制度,嚴格規范村級組織和村干部履責行為。今年來,共納入鄉(鎮)紀委資金監督臺賬管理資金共435筆3963.85萬元,開展村務公開報備事項175項(次),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20個,共處置問題線索4件,約談提醒2人(次),黨紀政務處分1人。
另外,該縣還建立村級監督工作月報告制度,每月定期召開工作例會,進行經驗交流、業務指導和線索收集,切實將農村一線監督工作的重心由事后查處轉向事前、事中監督,建立村級監督問題線索臺賬、工作臺賬,對各村反映上報的問題線索,進行分析研判,組織村級監督力量參與信訪件核查。
強化警示震懾 讓廉政教育“活”起來
“每次參加警示教育活動,自己都深受警醒和教育……我一定會好好工作,帶領村民致富,為群眾辦好事,絕不犯違紀違法的錯誤。”官寨鄉官寨村黨委書記參加“以案為鑒·筑牢防線”案例巡回警示教育后感慨道。
為進一步加強基層黨員干部廉政教育,增強村干部廉政勤政意識,該縣注重對癥下藥、分類施教,把警示教育課堂開設到村組一線,充分利用近年來查辦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嚴重違紀違法案例,制作警示教育展板,開展“以案為鑒·筑牢防線”案例巡回警示教育,實現警示教育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轉換升級。今年來,該縣組織到鄉(鎮)、村(組)開展巡回警示教育50余場,受教育村干部、群眾3700余人。同時,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體通報曝光侵害集體利益的突出問題,強化警示震懾效應。
該縣還積極開展廉潔家風系列廉政文化建設活動,讓村干部、群眾在廉政文化潛移默化的浸潤中接受教育,使崇德尚廉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
“我們將進一步探索延伸監督觸角,整合監督力量,拓展監督渠道,建好農村基層監督前沿陣地,為推進清廉村居建設奠定堅實基礎。”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王靈惠 || 責任編輯 陳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