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生貪念,弄虛作假套取群眾的雞苗補助款,一直心存僥幸,直到走進監獄,真的是悔之晚矣。奉勸大家:人生道路千萬條,犯罪道路不能走。”在武定縣紀委監委新近拍攝的警示教育片《蠅貪之害》中,一名曾經的科級干部在鏡頭前聲淚俱下地懺悔道。
今年以來,武定縣紀委監委堅持標本兼治,做深做實警示教育,在強化警示教育感染力、震懾力、實效性上下功夫,通過拍攝警示教育片,強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把壓力傳導到神經末梢,達到查處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效果。
在警示教育片中,該縣精心選取了2020年以來查處的4個典型違紀違法案例,運用“違紀事例+當事人懺悔+警示教育”的形式,對案例進行深入淺出剖析,案例中的當事人有鄉科級干部,也有鄉鎮站所負責人,他們有的由于心態失衡、補償心理作祟,由一開始的忐忑不安貪污蠅頭小利,演變為后來的肆無忌憚貪污挪用公款;有的財迷心竅,喪失理智和清醒,以公權謀私利,搜刮民脂民膏,親手葬送前程。每一個案例都利用身邊的反面“活教材”,推動以案說紀、說法、說德、說責,讓黨員干部都知敬畏、守底線,筑牢不想腐的堤壩。
“片中選取的典型案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案中人’的教訓極其深刻,能夠更好警醒廣大黨員干部摒棄看客心態,破除僥幸心理,時時繃緊黨紀國法之弦,謹慎用權、干凈用權。”縣紀委監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
該縣紀委監委著眼于一體推進“三不”機制,把警示教育打造成黨員干部成長的“必修課”,利用身邊的反面“鮮活教材”教育身邊人,強化帶入感,通過分層次、分領域、針對性地開展警示教育大會、參觀廉政教育基地、加強案例通報曝光、組織觀看庭審等方式,讓警示教育效果更直接、更生動、更震撼,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堅定政治立場,不斷提高黨性修養,讓廉政警示教育“接地連心”。
“用身邊案例警醒全縣黨員干部,做到慎獨慎初慎微慎欲,教育黨員干部認真算好政治賬、經濟賬、良心賬,警示干部莫成為片中‘主角’。”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拍攝警示教育片,旨在突出廉政警示教育本土化、常態化,用好用足腐敗案件“活教材”,為全縣黨員干部提供生動直觀的警示教材。(葉向暉 || 責任編輯 國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