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意見反饋后整改得怎么樣了?濫發津補貼的問題線索是怎么處理的?”近年來,漾濞縣聚焦突出問題,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在整改上發力,強化制度建設、強化責任目標、強化監督檢查,確保巡察整改主體責任壓實到位,督促被巡察黨組織對問題的整改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真改實改、全面整改。
為切實加強對巡察整改工作的監督檢查,推動形成整改監督合力,該縣制定了一系列結合實際、有操作性的制度,有力促進對巡察到的問題開展整改工作。同時,明確了縣紀委監委、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委巡察機構、被巡察黨組織等相關部門的責任目標,細化巡察整改監督檢查工作任務,主動對標對表,嚴格按照監督重點開展工作,主要采取明察暗訪、查閱痕跡資料、實地走訪、現場抽查、聽取干部群眾對整改落實情況的反響等方式,詳細了解被巡察單位的整改情況。透過現象看本質,著力發現被巡察單位黨組織整改工作不落實、虛假整改和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方面存在的問題,對在整改工作中敷衍塞責、推進不力,搞形式、走過場,整改工作不到位、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的,將嚴肅問責。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整改監督檢查重點工作流程,明確了各階段任務與時間節點,使各部門的監督檢查有章可循,有力地形成監督合力,確保了巡察整改監督檢查工作取得實效。
據悉,為增強后期巡察整改監督檢查的嚴肅性、權威性,縣紀委監委、縣委組織部、被巡察單位主管部門等相關單位派員參加巡察情況反饋會,從巡察情況反饋會開始介入,從面上對被巡察黨組織形成震懾。整改期間各監督檢查單位派員組成監督檢查組,定期不定期對被巡察單位進行監督檢查指導。該縣制定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巡察整改監督檢查工作的方案》以來,已對縣委第十一輪、十二輪巡察整改開展了5次監督檢查,確保每個問題都清倉見底,有力促進巡察整改問題落實見效。(楊福雄 || 責任編輯 趙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