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以來,保山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歷次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及十九屆中央紀委、省紀委全會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將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方針方略貫穿于紀檢監察工作全過程,堅持不懈正風肅紀,堅定不移懲貪治腐,深化以案促改,持續凈化政治生態,為奮力推進保山高質量跨越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一、強化震懾,劃好“不敢腐”的“紅線”
加大監督執紀力度,強化“不敢腐”的震懾。高舉反腐利劍,持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做到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形成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的體制機制,突出重點減存量、遏增量,精準有力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十九大以來,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共受理信訪舉報4009件(次),處置反映問題線索3430件;立案審查1510件1634人,結案1400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444人,其中:縣處級70人、鄉科級269人;留置118人,涉嫌犯罪移送檢察機關112人。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05起147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98人,通報曝光38起101人,持續釋放“違紀必究、執紀必嚴”的信號。精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4638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3127人次,第二種形態813人次,第三種形態377人次,第四種形態321人次,占比分別為67.5%、17.5%、8.1%、6.9%,監督執紀不斷由“懲治極少數”向“管住大多數”轉變。
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堅決查處包庇縱容黑惡勢力的“保護傘”,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互通信息、研判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線索。推行市紀委市監委班子成員包案制度,全程指導督促,重點督辦張春山、蔡萬剛等案件,查處兩起案件背后涉及的黨員干部58人。深挖“喬家”黑惡勢力保護傘,“3·29”專案取得突破成效。截至2020年9月,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對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立案182件,已辦結136件,處理255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40人,移送司法機關37人。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聚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任務強化監督,堅決查處“微腐敗”,清除妨礙惠民政策落實的“絆腳石”。十九大以來,共處置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1262件,問責173人,黨紀政務處分226人,批評教育1336人,通報曝光173批275起564人。
以案促改,突出本土案件警示教育的震懾效果。把以案促改、以案為鑒作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力抓手,充分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本功能,持續做好案件查辦“后半篇文章”,用身邊的“活案例”“活教材”教育身邊人,以市原環境保護局調研員劉學嚴,原保山市副市長、隆陽區委書記耿梅等典型案例,開展以案促改工作,讓廣大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切實達到查處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充分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本功能,持續做好案件查辦的“后半篇文章”。
二、健全制度,扎好“不能腐”的“籠子”
強化權力約束機制,扛牢管黨治黨責任不松勁。一是壓實管黨治黨責任。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制,細化黨風廉政建設任務分解方案,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嚴格落實考核制度,推行《保山市關于縣(市、區)、市直部門黨委(黨組)書記向市紀委常委會專題報告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情況的實施辦法》,每年聽取5縣(市、區)黨委書記、部分市直單位黨組(黨委)書記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情況報告,壓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推動各級黨委(黨組)將“政治自覺”轉化為“行動自覺”,切實把履行主體責任的各項工作抓具體、抓深入、抓到位。二是完善權力運行機制。一方面,統籌管好“重要權力”。盯緊關鍵少數、關鍵崗位,強化對“一把手”的監督,結合近年來保山市發生的“一把手”違紀違法案例,市紀委市監委完善監督機制,強化以案促改,堵塞制度漏洞,緊盯“關鍵少數”中的極少數,牽住“牛鼻子”,遞好“牛繩子”,斬斷利益尋租空間,出臺《保山市深入實施“凈化政治生態行動”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施意見》《保山市禁止縣(市、區)黨政正職違規干預重大投資監督辦法(試行)》。另一方面,統籌管好“小微權力”。緊盯基層“一把手”,從最容易發生腐敗的“小微權力”入手,補齊鄉鎮紀委、村監委監督執紀能力短板,嚴防小官大貪、小吏巨腐。龍陵縣勐糯鎮紀委緊盯“小微權力”監管,破解鄉鎮紀委發現問題能力不強、村務監督委員會不會、不敢、不愿監督,村組資金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形成《村務監督“一清單兩報告兩評議”制度》《鄉鎮紀委季查工作制度》《民生資金倒查工作制度》和《村組財務規范化管理》“四項制度”為主要內容的全方位監督體系,明確監督的聚焦點,集成發力,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探頭”作用,打通了基層監督執紀“最后一公里”。隨著“勐糯經驗”的實踐和推進,基層監督執紀帶來了四個變化——鄉鎮紀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主動履職,監督執紀能力由弱變強;建立健全了財務規章制度,村組資金由鄉鎮代管,管理由亂變好;村務監督委員會從“不會干”變成了“主動干”,與鄉鎮紀委的溝通交流增強,作風由虛變實;以小切口推動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大轉變,成效由小變大。通過不斷總結和完善,以“四項制度”為主要內容的“勐糯經驗”也不斷升級。2019年8月,市紀委市監委印發關于試點推廣“勐糯經驗”工作方案,在全市5個縣(市、區)選取12個試點鄉鎮進行推廣,并要求全市各縣(市、區)不照搬照抄,探索建立符合鄉鎮實情的制度規范體系,不斷扎緊小微權力運行的制度籠子。2020年4月,市紀委市監委再次對“勐糯經驗”進行總結提煉,出臺《保山市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工作辦法》,該《辦法》嚴格按照《中共云南省委辦公廳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實施意見》相關規定。指導村務監督委員會運用“四順一倒”的方式,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程序,重點對“一項決策、兩級干部、三資管理、四個重點”進行監督,進一步規范了村組干部謹慎用權,強化了對基層“小微權力”的有效監管,斬斷了伸向群眾利益的“黑手”。全市各縣(市、區)鄉鎮積極探索,在充分借鑒“勐糯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各自實際開展工作,騰沖市把村務監督工作分為村務決策、村務公開、“三資”管理等6項重點工作和村干部、農村黨員1項廉潔自律情況,形成“6+1”監督模式。龍陵縣鎮安鎮將任務分解,將每項制度分別落實為“三三工作法”。再一方面,運用多種手段監督權力規范行使。推行“一把手”信訪舉報優先受理機制,發揮派駐監督“探頭”和“前哨”作用,緊盯駐在單位權力運行的“關鍵環節”、內部管理的“薄弱點”,進一步加強日常監督,讓“一把手”的權力在多方合力監督下規范行使。
強化內部管理制度,鍛造紀檢監察“鐵軍”不松懈。圍繞“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的基本原則,緊緊抓住市紀委市監委派駐(出)機構、市委巡察機構、機關各部門主要負責人這個“關鍵少數”,制定出臺《保山市紀委市監委部門負責人履行紀檢監察干部監管主體責任暫行辦法》,進一步壓實紀檢監察機關部門負責人對紀檢監察干部監管主體責任。按照《辦法》要求定期進行談心談話和召開紀檢監察干部問題排查聯席會議,不斷加強對紀檢監察干部日常教育監督管理工作,將干部日常管理的觸角延伸至“八小時外”,督促紀檢監察干部自覺凈化“社交圈”“朋友圈”。2020年以來,全市共受理紀檢監察干部問題線索18件,已辦結12件,給予黨紀處分1人,誡勉問責1人,談話提醒、誡勉談話、約談處理38人。
強化“四個監督”,健全銜接機制形成合力不松氣。抓牢“第一監督”職責,匯聚“四個監督”合力,完善監督體系、突出監督重點,強化政治監督、加強日常監督、完善派駐監督、深化巡察監督,凝聚監督合力、帶頭接受監督,織密織牢監督體系“安全網”,使“四個監督”既有機統一、增強合力,又堅持各有側重、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和優勢,形成“四個監督”全覆蓋工作格局,精準落實“2+1+1”聯動工作機制,確保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落到實處。昌寧縣探索開展“巡審聯動”提升融合監督實效,充分發揮審計監督、統計監督職能作用,以黨內監督為主導,推動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在十三屆縣委第十一輪巡察中,組建6個巡審聯動工作組同步進駐6個鄉鎮的60個村(社區)開展巡察和審計,整合巡審力量,相互印證問題,巡審成果共用,強化貫通融合,既節約了成本,減輕了基層負擔,又有效破解了基層監督難題。共發現問題478個,移交問題線索22件,截至目前立案7件7人,給予黨紀處分6人,收繳清退規范資金2742萬元,實現成本1+1<2,成效“1+1>2”。
三、堅定信念,筑牢“不想腐”的“堤壩”
突出紀律教育,緊繃紀律“高壓線”意識。充分利用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廉政黨課、參觀警示教育基地、觀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學習宣傳黨紀法規。不斷創新學習載體,龍陵縣借力新媒體打造紀律教育“指尖課堂”,利用“兩微一端”開設廉政教育、宣傳教育、執紀審查、案件聚焦等專欄,發布最新黨紀黨規知識,讓廣大黨員干部在線學習、在線交流,從指尖中接受紀律教育。施甸縣依托“抖音”、小視頻等新媒體圍繞紀檢監察中心工作,積極策劃網上反腐倡廉主題宣傳,探索通過拍攝短視頻、微視頻來宣傳黨風廉政建設成效和展現紀檢監察干部風采。同時把握干部履新任職、節假日等關鍵時間節點,推出一系列“廉潔套餐”為黨員干部進行紀律教育,進一步提高廣大黨員干部執行和遵守黨規黨紀的自覺性,強化黨員干部“紅線”“底線”意識。
加強警示教育,增強“不想腐”的自覺。一方面以案促改突出警示教育實效。2020年,將耿梅案“以案促改”工作作為修復凈化保山政治生態的重要任務抓細抓實,以召開動員會、民主生活會、建章立制立規范等方式在全市開展“以案促改”工作,用發生在身邊的典型案例教育警示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增強警示教育震懾力的同時進一步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扎緊制度籠子,努力打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另一方面豐富載體讓警示教育入腦入心。充分挖掘本土典型案例拍攝專題片、創新警示教育載體、擴寬教育方式方法和增強親身體驗感等有效手段讓警示教育達到入腦入心的效果。以市原環境保護局調研員劉學嚴典型案例拍攝《欲海傾舟》警示教育片,以模擬黨員干部違反“黨的紀律”行為拍攝了《黨的紀律》系列宣傳短視頻。結合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意見,選取典型案例,編印《蠅貪蟻腐——保山市基層“微腐敗”和追究責任典型案例選編》1萬余冊,發放到相關部門和基層村組、社區。隆陽區編撰違紀違法警示教育錄《覆轍》,以涉案人員現身說法加強紀法教育和警示教育;依托保山監獄、隆陽區警示教育基地等開展警示教育活動。
注重家風促廉,筑牢家庭廉潔底線。注重家風教育,探索家庭監督新路徑、“八小時之外”監督新模式,用親情和監督構筑起反腐大堤,筑牢家庭廉政“防火墻”。2020年全市廣泛開展警示教育和家風教育“三個一”系列活動,全力營造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廉潔從政氛圍。以集中學習會、參觀警示教育基地、觀看警示教育專題片、主題黨日、專題廉政黨課、家屬座談會和拍攝微視頻等多種形式強化黨紀黨規教育和警示教育。深入挖掘本市歷代先賢、革命先輩家教故事,廣泛征集家風、家訓,拍攝“好家風”微視頻在網絡媒體展播。騰沖市拍攝《騰越家風》,施甸縣拍攝《言傳身教是最好的家風》,保山煙草公司拍攝《我的家風——楊善洲三女兒講述家風》等微視頻在網站、微信公眾號推出后,點閱數量破萬,深受廣大黨員干部的好評。同時,通過面對面、層層開展廉政家訪活動,全面了解領導干部的思想、家庭、生活狀況,及時發現和解決領導干部的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督促領導干部帶頭樹立良好家教、家風,引導領導干部家屬當好“廉內助”,用好家風促黨風政風、帶民風社風,護航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