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強調,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僅是反腐敗斗爭的基本方針,也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楚雄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糾“四風”和樹新風并舉,把一體推進“三不”貫穿作風建設全過程,連續三年在全州深入開展“作風建設持續攻堅年”工作,做到正風肅紀、建章立制和思想教育同步進行、同向發力,黨風政風持續向上向善,為全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作風保障。
一、馳而不息正風肅紀,以高壓震懾強化“不敢”
緊緊扭住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放,堅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2020年8月,州紀委州監委通報了兩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楚雄市足球協會原秘書長胡程恭等3人組織參加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費娛樂活動問題。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具有頑固性、反復性,須防止老問題復燃、新問題萌發、小問題坐大。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對鞏固拓展作風建設成效作出部署,要求嚴查享樂、奢靡問題,推動完善制度規定,加大通報曝光力度。楚雄州紀檢監察機關強化精準監督,緊盯違規吃喝、違規收送名貴特產和禮品禮金、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福利等突出“頑疾”,防止享樂奢靡問題反彈回潮。從違規公款吃喝、亂發津補貼、私設“小金庫”、公車私用、辦公用房超標、違規收受禮金和購物卡、收送紅包、大操大辦、禁酒令等具體問題抓起,深入開展“六個嚴禁”專項整治,嚴肅整治“舌尖上的浪費”“會風中的歪風”“車輪上的鋪張”“節日中的腐敗”“隱形變異的‘四風’”問題,推動干部作風持續向上向善。2020年“火把節”期間,州紀委州監委與州財政局、州審計局聯合組成監督檢查組,對10個縣市和50家州級部門及歸口管理單位開展紀律作風建設監督檢查,通報曝光6起涉嫌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的案件。2017年以來,全州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41件304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14人,通報曝光典型案例58批次182起203人。
扎實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整治。2020年8月,《交通局長的“不歸路”》的警示教育片在云南衛視《清風云南》欄目播出后,在黨員干部中引起廣泛熱議。“片中人”李富才聲淚俱下的懺悔,給黨員干部帶來深深觸動。針對李富才案暴露出的工程建設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州紀委州監委分別向州交通運輸局、大姚縣人民政府發出紀律檢查建議書、監察建議書,開出問題清單,督促限期整改。州交通運輸局收到紀律檢查建議書后,在全州交通運輸系統開展管黨治黨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制定整改措施19條,清退違規領取的津補貼113.9萬元;大姚縣人民政府收到監察建議書后,及時召開縣人民政府常務會進行專題研究,責成縣住建局、縣交通運輸局對違反招投標法的問題進行整改,發出進一步加強工程建設項目管理工作的通知,規范重大項目建設議事決策程序。緊盯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重點領域,在持續鞏固醫療衛生、交通運輸等領域專項整治成果的基礎上,扎實開展人防系統、煤炭行業、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全面推進工程建設、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林業和草原、水利行業等15個領域行業清源專項整治,既解決好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審批監管、物資采購、資源開發、土地出讓、工程招投標、執法司法、金融信貸以及侵害群眾利益等方面的腐敗問題,又破解影響和制約重點行業領域發展的制度性、機制性和保障性問題,凈化優化行業政治生態。
嚴厲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聚焦“三大攻堅戰”、民生領域掃黑除惡等重點工作,著力整治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積極維護群眾利益。2017年以來,全州共查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2018件、2672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546人。對各縣市和脫貧攻堅主責部門開展“蹲點式”監督,督促推動全州各級各部門堅決全面徹底抓好中央第十二巡視組對云南省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反饋意見、中央和省對楚雄州2019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發現問題整改。創新實行脫貧攻堅特邀觀察員、廉潔評估員及監察聯絡員“三員”聘用制度,充分發揮“三員”扎根群眾的“哨兵”作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及時回應人民群眾關切,將掃黑除惡同反腐敗斗爭和基層“拍蠅”緊密結合起來,著力鏟除長期盤踞在群眾身邊的涉黑涉惡腐敗“底泥”,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150件150人。嚴肅查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不力、落實防控責任不到位、作風漂浮、失職瀆職等問題,以過硬作風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進,追責問責黨員干部紀律作風方面問題233個233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1人、問責21人,通報單位15個。
二、堵塞漏洞強化監督,以制度約束促進“不能”
突出監督基本職責、第一職責。州紀委州監委把人員力量向監督部門傾斜,占干部總數62.02%;州紀委州監委和10個縣(市)全部設立派駐紀檢監察組,實現派駐監督全覆蓋。聚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決戰脫貧攻堅、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等重大決策部署,一線跟進、提前跟進、全程跟進,做實做細“常態化、近距離、可視化”的日常監督,切實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精準運用“四種形態”,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管黨治黨主體作用,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防止小錯釀成大禍,由“懲治極少數”向“管住大多數”轉變。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精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著力壓縮“好干部”到“階下囚”之間的“真空地帶”。2017年以來,全州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第一種形態”開展“四項談話” 24373人次,問責干部895人、問責單位或黨組織127個。
強化黨內監督形成監督合力。認真落實黨內監督主體責任,把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檢監察機關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落實在日常。強化組織監督、改進民主監督、加強同級監督,注重審計監督,形成監督合力,讓監督真正“長牙”“帶電”。連續3年將州、縣紀委全會與全面從嚴治黨大會合并召開,安排部署全面從嚴治黨工作并開展集體廉政提醒談話。2018年以來,開展“兩個責任”約談10.39萬人次,開展集體廉政談話18.4萬人次。常態化制度化推動州、縣市、鄉鎮、村(居)委會常規巡察、專項巡察、提級交叉巡察等工作;開展州委巡察九輪,共巡察黨組織92個,發現問題987個、問題線索176 條,立行立改具體問題419個、清退違規資金1201.37萬元。
強化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2017年8月以來,針對在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中存在的問題,健全不能腐制度機制八個方面共135個。其中,制定了《中共楚雄州委關于著力解決突出問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意見》等管黨治黨方面的制度70個、《“體檢診斷—康體治療—實績問效”全鏈條領導班子定期分析研判七條措施》等干部選拔任用方面的制度12個、《楚雄州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實施辦法》等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方面的制度5個、《關于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加強紀律建設的意見》《中共楚雄州委關于加強“一把手”監督的意見》等權力監管方面的制度29個、《楚雄州紀檢監察機關對領導干部改進工作作風監督檢查實施辦法》等作風建設方面的制度6個、《楚雄州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紀委監督責任的規定》等監督制約方面的制度4個、巡察工作方面的制度5個。同時,堅持查辦案件與制度建設相結合,積極運用紀檢監察建議書,督促有關系統、行業和單位舉一反三、建章立制。針對巡視巡察、監督檢查、審查調查中發現的突出問題,深入探究規律、剖析根源,用好紀檢監察建議有力武器,督促有關單位舉一反三、由點及面,開展專項治理、集中整治,推動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深化改革、加強監管,防止同類問題反復發生。
三、固本培元涵養正氣,以提升覺悟引導“不想”
強化思想教育引領。把黨風廉政建設內容作為“萬名黨員進黨校”、領導干部作形勢政策報告、黨校培訓、黨委(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重要內容,通過舉辦新提拔縣處級領導干部黨風廉政建設暨履職能力提升培訓班、受邀講授專題廉政黨課、理論宣講等方式,持續推動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重要論述、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精神和習近平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增強全州廣大黨員干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打好全面從嚴治黨“組合拳”,構建“三不”一體推進、“四個自我”良性循環、“五個一批”干部工作、“六個相統一”要求、“六個年”工作和“十個一”警示教育,形成了全面從嚴治黨楚雄實踐“3456610”制度體系。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在全州深入開展“政治生態持續凈化年”“政治文化建設持續加強年”“意識形態工作持續提升年”“基層黨建持續深化年”“作風建設持續攻堅年”“基層減負持續推進年”和“十個一”警示教育,受教育對象達4.4萬余人次。
做深做實警示教育。從2018年開始,秉承“挖掘彝族古訓、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時代精神、倡導化風成俗”的理念,深入挖掘彝族文化、民族文化中蘊含的優秀廉潔思想,精心打造“中國彝族古訓文化微動漫作品”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共36篇作品,充分利用文化作品對廣大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進行教育和熏陶,在娓娓道來中潛移默化地實現教育人、引導人的作用,增強黨員干部的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和拒腐定力。注重家風建設,組織開展楚雄州“樹清廉家風·立傳世家規”主題演講205場次。堅持以案釋德、釋紀、釋法、釋責,引導黨員干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存戒懼。建成楚雄州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及網上展館,組織2.05萬余人開展警示教育。拍攝警示教育片《懲腐肅貪雷霆打“傘”——楚雄州懲治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警示錄》《醫者之鑒:折翼的白衣天使》《交通局長的“不歸路”》,編印《警鐘長鳴》系列警示教育讀本6萬余冊。連續三年在春節前開展“三個一”活動,全州共向廳級領導干部贈送“廉政春聯”140余幅,向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寄送“廉政書信”3600余封,向全州廣大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全覆蓋發送了“廉政微信”。把庭審當成第一警示教育現場,組織旁聽州人民醫院黨委原副書記、原院長劉曉明涉嫌職務犯罪等案件庭審,黨員干部紀律規矩意識明顯增強。與此同時,深入開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出臺了《楚雄市關于開展常態化通報違紀違法案例工作的實施辦法》,把黨員干部和國家公職人員、各類單位違紀違法案件、各類責任追究案件,包括但不限于腐敗問題、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四風”問題、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生態環境、安全生產、資源開發等領域違紀違法或監管失職失責問題作為常態化通報違紀違法案例重點對象范圍,以開展“政治生態持續凈化年”“作風建設持續攻堅年”工作和“十個一”警示教育為契機,指導發案單位及有關部門深挖根源、堵塞漏洞、徹底整改。南華縣紀委縣監委緊盯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州縣黨委實施辦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等典型問題,對每一起違紀違法案件進行“掃描”“解剖”,通過個案剖析為案發單位政治生態“畫像”,推動黨組織扛穩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突出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選取2019年以來全縣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20個典型案例,編印了《南華縣典型案例剖析材料匯編》。2019年,州紀委州監委以祿豐縣金山鎮為試點,對加強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監督進行大膽的嘗試,探索“社區吹哨、干部報到”的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監督新模式。制定出臺了《祿豐縣關于加強黨員干部及公職人員“八小時以外”活動監督管理的實施意見》,及時召開了全縣黨員干部及公職人員“八小時以外”活動監督工作推進會議,構建了以單位、社區、家庭、群眾、監察監督為主的“五位一體”監督方式,實現對全縣在職黨員干部及公職人員“八小時以外”活動監督全覆蓋。2020年,祿豐縣“八小時以外”活動監督管理工作經驗在全州各級黨組織推開,全州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到所在地社區“報到”,主動接受監督。
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統籌處理好“嚴”與“實”的關系。認真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制定《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五個一批”實施方案》,常態化推進“五個一批”干部工作。2019年5月,楚雄州在全省率先制定印發《楚雄州容錯糾錯一批符合“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干部的工作辦法(試行)》,并于2020年8月進行修訂完善,印發《楚雄州容錯糾錯辦法(試行)》,對容錯糾錯的原則、對象、條件、情形、程序等進行細化和明確,并提出適用范圍、職責分工和紀律要求,探索建立責任明晰、措施具體、程序嚴密的容錯糾錯體系,把嚴格管理和熱情關心干部結合起來,使改革創新者不必再“一手持劍沖鋒”“一手拿盾自衛”。武定縣插甸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張躍進等一批容錯糾錯典型案例在楚雄州廣播電視臺“清風楚雄”欄目播出后,取得了良好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