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以脫貧攻堅為載體 創新推進“三不”一體

發布時間:2021-01-31 12:19:05   來源:普洱市紀委監委

普洱市地處云南省西南部,10個縣(區)中有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且曾經都屬于貧困縣,是云南省貧困程度較深,貧困面較廣,脫貧難度大的州市之一。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普洱市提前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在普洱發展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普洱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不斷加強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嚴查扶貧領域腐敗和紀律作風問題。結合實際進一步完善紀檢監察“2+1+1”聯動監督工作機制,建立派駐機構組團聯動協作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聚合效應”,讓“四項監督”統籌銜接,形成有機整體,營造出敢于監督與善于監督的濃厚氛圍,為一體推進基層“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的建立探索了寶貴經驗。

一、創新監督方式,提高發現問題能力

從2015年開始探索實踐“交換場地拍蒼蠅”交叉檢查監督,并逐步總結完善,這一創新舉措被《中國紀檢監察報》、新華網等中央、省、市主流媒體廣泛宣傳報道。2017年8月,由10個縣(區)紀委組成脫貧攻堅檢查組進行交叉檢查,共發現扶貧領域問題線索89件,約談提醒26人次、問責3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1人。2020年6月,市紀委市監委抽調33名紀檢監察干部組成蹲點監督組,組織縣(區)抽調52名干部組成交叉檢查組,由市紀委常委、市監委委員帶隊,對各縣(區)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蹲點監督和交叉檢查,發現問題293條(蹲點監督發現101條、交叉檢查發現192條)。其中,移送市扶貧辦督促整改問題256條,移交市紀委市監委辦理問題線索27條(按干管權限辦理2條,直查直辦25條)。

2020年8月,市紀委市監委推行派駐機構“組團聯動”協作工作機制,將21個派駐紀檢監察組組建成相對固定的4個聯動協作組,整合監督力量,開展隨機監督,著力破解派駐機構監督調查力量薄弱、業務能力不均衡等突出問題。聯動協作組實行工作捆綁,每個協作組每月由一個派駐紀檢監察組牽頭進行輪值,集中其他組的力量,從本組負責監督的部門中隨機抽取監督檢查對象、隨機選定時間,圍繞各部門落實中央、省、市重大決策部署情況和部門重要工作、紀律作風建設等開展“雙隨機”監督檢查,這一舉措剛實施就取得較好效果,受到廣泛好評。

在實踐中以問題為導向,針對出現的問題查找分析制度漏洞,完善制度規定,用制度管人管事。先后出臺《普洱市脫貧攻堅“七個嚴禁”》《普洱市扶貧資金監管辦法(試行)》《普洱市紀檢監察干部脫貧攻堅問責辦法》《脫貧攻堅問題線索移交機制》《脫貧攻堅問題線索直查快辦機制》等制度,建立市紀委常委、市監委委員分片聯系縣(區)脫貧攻堅監督執紀問責工作機制,不定期深入聯系縣(區)調查研究,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督促縣(區)、鄉(鎮)紀委開展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共同研究處置問題線索。市脫貧攻堅專項紀律檢查領導小組下設5個專項紀律檢查組,使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專項紀律監督檢查成為常態。

市紀委五個專項紀律檢查組按照每兩個月不少于1次的要求,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不打招呼、不發通知、不聽匯報,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問題線索或問題清單,通過查閱財務臺賬、入戶調查、個別訪談等方式,分別對聯系縣(區)脫貧攻堅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市委第三輪巡察對脫貧攻堅開展了專項巡察,移送脫貧攻堅問題線索22條。全市共梳理排查出扶貧領域問題線索550條,通過直查快辦,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責任追究,共提醒約談782人,問責100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95人。

二、堅持利劍高懸,堅決懲治基層腐敗

2015年以來,市紀委市監委嚴肅查處在扶貧領域貪污挪用、截留私分、虛報冒領、雁過拔毛、強占掠奪、優親厚友、失職失責的領導干部和相關人員。在被查處的市管干部中,西盟縣政協原主席葉林因利用職務之便虛報扶貧項目套取資金等問題被查處;瀾滄縣政協原副主席兼縣移民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培新因采取虛報手段套取、私分移民專項資金等問題被查處;墨江縣政協副主席張某某因履行工作職責不到位受到行政警告處分;墨江縣政府副縣長羅某某因虛報農村危房改造數據受到黨內警告處分等。

在查處通報的典型案例中,具體負責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扶貧項目實施的科級干部成為監督執紀問責的重點。景谷縣勐班鄉黨委原書記周春來因套取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資金,挪用項目資金并在工作中非法收受他人賄賂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墨江縣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原主任武存發在擔任團田鎮政府主要領導期間,違反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相關規定,指使和安排他人以虛列支出、虛開工程發票的方式套取各項資金,并利用職務便利單獨或伙同他人侵吞公款被開除黨籍和公職;江城縣整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白澤賢因濫用職權,調整項目計劃,安排人員通過虛造花名冊、虛開工程發票套取項目資金,并用套取的扶貧專項資金違規發放福利被開除黨籍等。

在脫貧攻堅中,對發生在一般工作人員和村組干部中嚴重損害群眾利益,影響脫貧攻堅工作推進的違規違紀違法問題進行嚴肅查處,讓基層干部和和廣大群眾看到正風肅紀反腐的實際效果。景東縣大朝山東鎮大馱村黨總支原副書記李維元利用擔任大馱村黨總支副書記職務便利,以其父親的名義在沒有新建房的情況下享受了A類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建設項目資金28100元。2014年李維元以妻子的名義享受了10200元的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建設項目資金建了一個大棚。2017年7月,李維元受到開除黨籍處分。瀾滄縣竹塘鄉募乃村民委員會主任楊躍瓊利用申報、審核危房改造項目和愛心水窖的職務便利,非法侵吞國家資金14.6萬元,其中扶貧資金9.2萬元;利用職務便利,挪用特困民族跨越式發展項目產業發展資金20萬元。伙同其丈夫陳文忠利用擔任竹塘鄉村鎮規劃建設服務中心主任、項目驗收工作小組副組長、脫貧攻堅工作站副站長的職務便利,上演“夫妻搭檔”式貪腐。多次為竹塘鄉個體戶劉某某介紹工程,為其謀取私利提供便利,先后7次共同收受劉某某賄送的人民幣94.67萬元。2019年6月,陳文忠被開除黨籍和公職,楊躍瓊被開除黨籍。景谷縣永平鎮市場監督管理所高級工李某某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項目實施過程中,將不符合條件的4戶親戚作為集中安置點搬遷對象進行申報,并以搬遷戶名義購地建房,共套取易地扶貧搬遷補償資金15.2萬元。2018年3月,李富雄受到留黨察看二年,行政降低崗位等級處分,違規套取的資金予以收繳。

在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實踐中,市紀檢監察機關用好紀律這把尺子,正確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做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彰顯監督執紀問責的社會效果。2017年以來,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對扶貧領域10220人次進行批評教育,問責41個單位938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723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39人。

三、突出教育實效,案例警示深入人心

在這場偉大的脫貧攻堅戰中,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以鮮明的態度始終站在時代前列,一切以有利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為目標,秉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建立和運用好容錯免責機制和澄清保護機制,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嚴格監督檢查與體諒關愛一線工作人員相結合,容錯糾錯與厚愛關愛相結合,對工作中的一些失誤錯誤以提醒整改為主。

根據中央要求,紀檢監察機關把點名道姓通報曝光已查處的違規違紀違法案件作為常態化工作。采用內部文件通報、上報上級紀委通報、市內新聞媒體通報等方式加大扶貧領域腐敗和紀律作風問題通報曝光力度。2017年以來,全市公開通報扶貧領域典型案例487批次1480個問題,涉及相關人員2317人。

市紀委市監委充分發揮普洱紀檢監察網、“清廉普洱”微信公眾號、“廉政前沿”手機短信等平臺的作用,及時通報曝光被查處的違規違紀違法案例,深入剖析扶貧領域違規違紀典型案例的嚴重危害性和教育警示意義。編印黨員干部警示教育讀本《普洱市2015-2017年扶貧領域違紀警示教育典型案例選編》《普洱市2018-2019年扶貧領域違紀警示教育典型案例選編》,對歷年查處的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典型案例進行剖析,免費發送給各級干部閱讀,告誡大家一定要繃緊脫貧攻堅紀律作風這根弦,千萬不要動扶貧“奶酪”,以案為鑒,警鐘長鳴。

積極做好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后半篇文章”,在更大范圍內增強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的影響力,傳遞正風肅紀反腐正能量。邀請《清風云南》電視欄目組深入普洱拍攝,先后在云南衛視《清風云南》欄目播出《監督檢查無禁區》《普洱:求真務實磨礪巡察利劍》《黨風正則民風淳》《牽住“牛鼻子” 打好“組合拳”》《唱響廉政文化之音 譜好美麗鄉村之樂》等電視專題片,產生較好效果。

結合警示教育需要,選取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中查辦的案例,拍攝制作了《貪欲的代價》《紅線勿越》《錢到哪里去了?》《清淤除障促發展》等警示教育片,安排全市各級各部門組織黨員和干部職工觀看,各級干部撰寫報送的觀后感在《普洱清風》、普洱紀檢監察網等媒體刊發,產生良好反響。

為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對設在市委黨校的普洱市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室進行改版提升,選取黨的十八大以來普洱市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例,增加了扶貧領域腐敗和紀律作風問題典型案例,以小見大,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