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辦案中發現的問題線索及時、規范移交?”
“審理部門如何提前介入,加強與審查調查部門溝通、協作,嚴格把好案件查辦質量關?”
近日,普洱市紀委監委組織案管、審查調查、案件審理等部門的人員進行“查審交互”座談研討,對案件查辦過程中存在爭議的環節、執行困難的程序等方面進行深入溝通和交流,牢固樹立“一盤棋”意識,做到相互溝通、有效銜接。
會議室里,平時忙碌于各個案件的審查調查人員在此時坐下來,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出發,專心致志、暢所欲言、交換意見。一方面列出案件質量常見問題清單,列出相關黨紀條規、法律法規,另一方面明確具體操作制度,編制案件辦理常見問題、法規制度索引,為案件查辦工作精準導航。
強交流、重互動,普洱市紀委監委把“查審交互”作為提升辦案質效的重要抓手,在案件調查結束之前或之后,由審理人員與案件查辦人員針對特定問題,進行審慎、雙向、良性交流。雙方通過對特定問題反復研究、論證、碰撞,倒逼干部對紀法條款精準掌握、準確運用,切實提升案件查辦的專業化水平,確保辦案質量經得起各方的檢驗。
“查審交互”機制注重調查前“審慎介入”與調查后“全面審理”相結合。規定調查結束前的溝通內容主要是“審理什么?依照哪些規定?”調查結束后的交互內容不局限于調查報告、談話筆錄、書證材料等,審理人員須與辦案相關人員充分溝通,全面了解案件的背景、違紀人員的特點、當地政治生態等“活”情況,避免“書面審”“機械審”。
“通過‘查審交互’機制,不僅消除了偏見和誤會,糾正了一些細節錯誤,以‘上下一盤棋’的整體思維推動審查調查工作順利開展。”市紀委監委審查調查部門人員表示,“查審交互”機制還有助于提升案件處理的實效性和規范性,節約案件查辦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
“查審交互”機制緊貼每起案件具體實際,打好“提前量”,因案制宜細分為普通案件“答復咨詢”、疑難案件“審慎介入”、重大案件“集體會商”、復雜案件“研究論證”四種模式,查審雙方圍繞紀法解釋、紀法適用、紀法銜接三大類問題展開討論,從而深化對課堂和書本知識的理解,提高“真刀真槍上戰場”的能力。
“準確理解運用黨紀法規,做到精準履職,是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對案件查辦工作的必然要求。”普洱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代理主任表示,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將繼續抓好紀法知識的學習與運用,不斷提高全體紀檢監察干部依規依紀依法履職的能力。同時,也會時刻以政治監督的角度審視每一起案件查辦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力爭“從某個人的案件推動某個區域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切實增加案件查辦的“附加值”。(伍曉慧 馬穎 || 責任編輯 段夢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