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江縣在構建鄉村治理體系工作中,構建村組事務“陽光公開”監管平臺,公開村組事務。風清氣正、廉潔和諧的氛圍拉近了干群關系,提升了群眾滿意度。
綏江縣板栗鎮清水村紅巖自然村是新改建的美麗村莊,項目實施過程中,463萬元村莊改建資金的使用去向成為群眾關注的焦點。由于猜測和懷疑,各種流言喧囂塵上。清水村通過“陽光公開”專欄及時將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公示后,村民們打消了疑慮。
“一分一厘的來龍去脈清清楚楚,看了一目了然。”清水村黨總支書記彭著國說,群眾打消了疑慮,對干部更加信任,對村里的工作更加配合,工作開展起來也容易了。
這樣的“陽光公開”專欄已覆蓋綏江縣34個行政村和一些規模較大的自然村。家離村委會較遠的群眾要查看固定設置的公開專欄并不方便,為此各村建立群眾監督微信群,將“線下公開”同步到“線上公開”,鎮村基本情況、班子成員責任分工、一些重大的項目、近期重點工作、財務收支情況會不定期發布在微信群里,讓村級事務曬在陽光下,群眾有訴求也可以通過微信群表達。
板栗鎮雙河村村民楊應才說,微信群不僅公開村里的事務,群眾有一些困難在里面反映后,解決也很及時,很到位。雙河村黨總支書記余勇說:“以前,群眾總認為我們在低保名額分配上優親厚友,或者懷疑村干部是不是對親戚有照顧。”“陽光公開”監管平臺運行以后,經過公示,誤會、猜疑少了,群眾笑臉變多了。工作得到肯定,村干部干事創業的勁頭也大了。
為了防止假公開、半公開、選擇性公開等情況,綏江縣采用公開+監管的模式,各級黨組織負責公開鎮情村情、政策項目、過程結果、正反典型四大類事項,紀檢監察機關負責日常監督管理,定期檢查。
公開只是起點,解決群眾訴求才是關鍵。綏江縣要求各村接到群眾訴求后及時召開質詢問詢會交流,并通過便民服務大廳一站式辦理。各村也建立起項目實施、監督檢查、訴求反饋“三本臺賬”,每一項公開的內容、每一件群眾的訴求、辦理的結果都詳細記錄在案,綏江縣紀委監委定期檢查,以精細化監督管理不斷提升基層服務水平。
目前,綏江縣43個村(社區)已累計更新“陽光公開”專欄1783期,受理群眾訴求2991個,召開群眾質詢問詢會81場次,建立群眾監督微信群1044個,覆蓋群眾7.67萬余人。各級紀檢監察機構開展專項監督檢查200余次,2021年反映村組干部的檢舉控告比2018年下降了68.18%。“陽光公開”監管平臺不僅成為了密切干群關系的“連心橋”、權力運行監督的“透視鏡”,還成為化解信訪矛盾的“減壓閥”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平臺。(謝毅 羅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