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群眾在“清廉村居”建設中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去年以來,富民縣以制度建設為根本、群眾參與為關鍵、文化浸潤為保障,全域推進“清廉村居”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廉動力”。
陽光公開“曬”廉。“現在好了,不管是糧種補貼還是建房補助,我從‘一卡通’公示清單一對比就知道金額對不對。”羅免鎮林青凹村的楊大叔邊從富民縣“碼”上公開監督平臺瀏覽“一卡通”惠民惠農補貼公示情況邊說道。
富民縣村級“小微權力”“碼”上公開監督平臺推廣使用一年多來,有效解決了傳統“櫥窗式”村務公開傳播慢、受眾少、監督難的問題。今年,“碼”上公開監督平臺增設了“一卡通”公示內容,持續堵塞監管漏洞,使得村務、財務公開更加完備,讓“陽光”徹底照亮群眾的心。
村務監督“守”廉。踱步大營街道大營社區小廣場,林蔭通幽的青石板路沿著一泓溪流蜿蜒伸展,古色古香的民主議事亭在陽光照耀下愈顯歷久彌新。
“小廣場建設過程中,我們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議事決策全程公開和監督。”社區監委會主任說。富民縣將宜居之美與清廉之風有機結合,持續提升鄉村“清廉顏值”,擦亮鄉村振興“清廉底色”。
村規民約“倡”廉。“講文明,核心價值要牢記;倡廉潔,主持公道講正義……”在永定街道石橋村,村規民約醒目地掛在墻上。
勁吹“清廉之風”的石橋村,是富民縣深入開展“清廉村居”建設的生動縮影。富民縣以“一村一品”為切入點,因村制宜打造廉政文化欄、清廉讀書角等,村落、墻廊、庭院、步道等均成為“清廉風景線”。
家風家訓“傳”廉。永定街道清河的石窩鋪村依托“紅軍長征過富民”歷史打造“清廉之路”、挖掘紅色家風,在傳承紅色基因中涵養清風正氣。“這里不僅能感悟紅軍將士的英雄氣概,還能接受清廉教育洗禮,非常有特色。”前來參觀的游客說道。
石窩鋪村挨家挨戶懸掛的家風家訓以樸實的字句講述處世之道,用無形的力量凝聚起正能量。富民縣切實提升“清廉村居”建設的力度和厚度,把“富民好家風”作為重要本土文化元素,推動形成大街小巷、村村寨寨“一草一木會說話、一牌一匾皆育人”的濃厚家風氛圍。
傳統文化“育”廉。羅免鎮麻地村“清廉戲臺”正在上演廉政花燈、小戲,將清正廉潔以文藝節目的形式潛移默化教給村民。“花燈小戲演得很好,講出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村民們津津樂道。
富民縣將清廉文化與民風民俗、傳統文化結合,讓廉潔教育更接地氣、聚人氣、顯生氣。一幅幅“陽光公開‘曬’廉、村務監督‘守’廉、村規民約‘倡’廉、家風家訓‘傳’廉、優秀傳統‘育’廉”的“清廉村居”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清廉村居’是載體,更是陣地。” 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該縣將持續打造“一村一品”清廉村居文化品牌,讓村務治理更清爽、干部作風更清正、民俗之風更清朗,實現“清廉村居”建設“點上精彩”“全面開花”。(沈鴻雁 || 責任編輯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