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用好用活“清醒劑” 推動警示教育常態化

發布時間:2022-10-01 13:16:44   來源:大理州紀委監委

“因為歲數大了,不需要再去注重人生觀、價值觀的修養,就這樣在物欲橫流中做了金錢的奴隸,然后向公家的‘錢袋子’伸出了手,最后使自己墜入了犯罪的深淵。我的這種行為,肯定也讓家人傷透了心,現在我真誠地說聲‘對不起’……”在祥云縣紀委監委拍攝的警示教育片《“蛀”在“小金庫”里的吳校長》里,吳校長在鏡頭前聲淚俱下地懺悔著。

反面典型案例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今年以來,祥云縣紀委監委以查處的縣職中腐敗“窩案”為主線拍攝警示教育片《“蛀”在“小金庫”里的吳校長》,旨在告誡黨員領導干部要以案為鑒,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為強化警示教育效果,該縣充分運用“案情再現還原+當事人現身說法+辦案人員解讀+警示教育”的形式,深入剖析違紀違法人員放松對自己的約束,從“破心”到“破紀”,再到“破法”,導致行為失控,逐漸蛻化變質、腐敗墮落,走上違紀違法道路,最終身陷囹圄的過程。

連日來,這部警示教育片相繼在祥云縣各鄉鎮各部門黨風廉政建設及警示教育專題會議上播放,廣大黨員干部觀看后,無不深受觸動。

“昔日戰友,今日囚徒,看到曾經的同事成為‘片中人’,既惋惜又深受警醒。我定會吸取教訓,嚴格規范管理好學校的干部。”祥云縣職中黨總支主要負責人在觀看了警示教育片后說道。

“講政治守紀律是黨員干部的‘生命線’,看到片中熟悉的名字、熟悉的人觸動更大、更震撼。作為黨員領導干部要以案為鑒,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謹慎之心,謹慎用權、干凈用權。”一名縣級部門的主要領導觀看后頗有感觸地說。

強化黨員干部警示教育,做實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是推動黨員干部筑牢“不想腐”根基的有力舉措。近年來,該縣紀委監委著眼于一體推進“三不腐”機制,堅持標本兼治,在強化警示教育感染力、震懾力、時效性上下功夫,扎實開展“一案一整改”。通過將“紀律處分一張紙”轉化為“警示教育一堂課”,利用身邊的反面“鮮活教材”教育身邊人,強化紀律觀念和規矩意識,改進工作作風,守住做人、處事、用權、交友的底線,做到清正廉潔。

“拍攝警示教育片是我們深化以案促改的一個全新探索,目的就是通過身邊的‘活教材’教育警醒‘身邊人’,讓大家擯棄‘看客心理’‘獵奇心態’,找準‘病根’。”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用好警示教育片的基礎上,組織案發單位開展好以案促改工作,把壓力傳導到神經末梢,達到查處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普艷華 || 責任編輯  段夢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