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村莊勁吹清廉風 持續賦能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12-26 17:39:11   來源:普洱市紀委監委

寬敞干凈的道路兩旁格桑花、醉蝶花、萬壽菊長勢喜人,村委會活動室外清廉文化宣傳標語、村規民約清晰顯眼,室內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橡膠管護和割膠技能培訓……冬陽和煦、景色宜人,走進西盟縣中課鎮窩籠村,一幅村美民富的美麗鄉村圖景在青山綠水間鋪展開來。

窩籠村的悄然變化得益于西盟縣紀委監委深入推進清廉村居建設,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普洱市紀委監委圍繞加強和鞏固鄉村治理、維護群眾切身利益,不斷深化清廉村居建設,全力打造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務清爽、民風清朗、干群親清的“五清”村(居),以清廉底色為鄉村振興助力賦能。

“村(居)是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也是基層群眾感受黨和政府公信力、領導力、執行力、凝聚力的‘最后一公里’。”西盟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說。

隨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入推進,大量惠民政策、項目資金向基層傾斜,難免存在基層小微權力監管難度大、問題多等情況。清廉村居建設成為該縣紀委監委深化基層治理的最有力抓手。

去年以來,以“規范小微權力運行”為切入點,該縣紀委監委指導窩籠村全面梳理村級黨組織和村干部權力事項,列出小微權力清單并廣泛張貼公示,把權力曬在陽光下,不斷加強村級民主管理和監督,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同時,重點圍繞人民群眾關注的村級工程、“三資”管理等熱點問題修訂完善公開公示制度,對村務公開進行日常監督、深入一線查訪惠民政策落實、民生工程落地等,把監督“探頭”架在群眾家門口,提高了監督質效。

“現在公開欄上會及時張貼公示我們的各項補助款、臨時救助資金發放情況,還有村上收支情況等等。收了多少、發了多少、用在哪里寫得清清楚楚,一看就明白,對村干部也更加信任了……”窩籠村群眾紛紛感慨。

除了規范小微權力運行,在清廉村居建設過程中,該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還注重文化引領,通過構建多形式清廉文化宣傳體系,將廉潔文化融入清廉村居建設,以文化浸潤打造清廉根基。

墨江縣孟弄鄉富東村地處哀牢山腹地,針對村寨彝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等多個少數民族聚集的特點,該村黨總支邀請鄉土人才和精通民族語言的干部,組建“雙語宣講隊”,采取“集中講”“上門講”等方式,講述廉潔恤民、清廉傳家的故事,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筑牢廉政根基。

“當干部尼哦喂能吃虧尼哦喂,能吃虧尼少是非哇少是非尼哦喂。”無量山腳,一首《吃虧歌》唱響了彝族廉潔文化,唱出了清風正氣。景東縣安定鎮青云村把彝族文化中的廉潔元素進行挖掘、整理,利用彝漢“雙語”開展廉潔教育,以講好《彝族古訓》、家風家教故事,廣泛開展廉潔彝歌創作、文藝匯演活動,增強群眾參與廉潔文化建設的互動性,打造出了獨有的廉潔文化“品牌”。

鄉村振興,不僅僅是產業的振興,更是風尚、精神的振興。如今,勁吹清廉之風的一個個小村莊,成為普洱市將清廉村居建設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的縮影。目前,清廉村居建設已在全市103個鄉(鎮、街道)993個行政村全面鋪開,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廉動力”。(郭春祥 || 責任編輯  李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