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紀檢監察機關要發揮監督專責機關作用,協助黨委全面從嚴治黨,推動黨內監督和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同,探索深化貫通協同的有效路徑。
黨的紀律檢查工作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紀委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堅持把監督作為基本職責。紀委工作條例在第五章分兩條對紀律監督作出規定,其中,第三十三條從內容的角度對政治監督予以細化具體化,第三十四條從方式的角度對日常監督、專項監督、基層監督作出明確規定。
明確政治監督的四個方面重點,突出“關鍵少數”
政治監督是全面的,也是具體的。要促進政治監督落實落地,有必要對政治監督的重點內容集中作出規定。
紀委工作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一款分四項對政治監督的重點予以明確,涵蓋政治忠誠、政治信念、政治責任、政治擔當和政治自律等方面。比如,在政治忠誠方面,要重點監督堅持黨的領導,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黨中央決策部署,踐行“兩個維護”的情況。在政治信念方面,要重點監督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牢記初心使命,踐行入黨誓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情況。在政治責任方面,要重點監督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的情況。在政治擔當和政治自律方面,要重點監督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公正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擔當作為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十三條在第一項對監督踐行“兩個維護”的情況作出規定,強化政治監督的根本任務就是“兩個維護”。
圍繞“兩個維護”加強政治監督,已成為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的鮮明特征,集中彰顯了紀檢監察機關的初心使命。2021年,紀檢監察機關緊緊圍繞“兩個維護”強化政治監督,糾正貫徹落實黨中央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存在的政治偏差,為“十四五”開好局提供堅強保障。比如,加強對“十四五”重大戰略任務落實情況的監督,著力解決落實中的責任、作風問題。圍繞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點任務,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等部署要求,加強監督檢查,糾正政治偏差,督促落實到位。
第三十三條第二款明確規定,政治監督應當突出“關鍵少數”,重點加強對“一把手”、同級黨委特別是常委會委員的監督。這與黨中央印發的《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要求相一致。領導干部是黨的執政骨干,只有管住“關鍵少數”特別是高級干部和各級主要領導干部,政治監督才有震懾力和說服力。各級紀委應當聚焦“關鍵少數”強化政治監督,督促各級“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在踐行“兩個維護”上作表率。
紀委工作條例詳細規定了座談、參加或列席會議、現場調查等12種日常監督方式
為增強日常監督針對性操作性,紀委工作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一款詳細規定座談、參加會議、現場調查、駐點監督、督促巡視巡察整改、談心談話、廉政檔案、黨風廉政意見回復等12種日常監督的方式,為開展日常監督提供了具體抓手。
十九屆中央紀委歷次全會均要求不斷強化日常監督,增強監督實效。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強調,要強化日常監督執紀,發現苗頭就及時提醒糾正,觸犯紀律就立即嚴肅處理,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使紀律始終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要求,堅持不懈探索強化監督職能,特別是把日常監督實實在在地做起來、做到位,敢于監督、善于監督、規范監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咬耳扯袖、紅臉出汗,貫通運用“四種形態”,使監督更加聚焦、更加精準、更加有力。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要求,強化日常監督,深入干部群眾發現問題,注重運用談心談話防微杜漸,監督前移、做實監督、增強實效。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要求,做深日常監督,綜合運用走訪、調研、督查、談心談話等方法,推動監督下沉、監督落地、監督于問題未發之時,讓干部感受到監督、習慣被監督。
實踐中,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牢牢把握監督基本職責,定位向監督聚焦,責任向監督壓實,力量向監督傾斜。比如,綜合運用聽取匯報、個別談話、檢查抽查、列席民主生活會等形式,強化近距離、常態化、全天候的監督。推動日常監督與執紀問責、審查調查相銜接,認真處置監督中發現的問題線索。經常深入干部群眾聽取意見、發現問題,加強和規范函詢工作,提高抽查復核比例,完善黨風廉政意見回復工作,不斷做深做實監督職責。
用好專項監督這個重要抓手,不斷拓展基層監督渠道
專項監督是紀檢機關做實做細監督首責、不斷提升監督效能的重要抓手。
紀委工作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二款突出“專”和“治”二字,提升專項監督質效,要求針對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中的突出問題,行業性、系統性、區域性的管黨治黨重點問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以及群眾反映強烈、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等四個方面加強專項監督檢查。同時使監督融入治理,規定必要時可以組織、參加或者督促開展集中整治、專項治理,調動各方面力量共同推進相關領域的治理。
實踐中,各級紀委堅持什么問題突出就整治什么問題,圍繞民生領域突出問題、常態化懲治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開展專項監督、治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黨的各項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把基層監督做實,是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一環。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提出,“充分發揮監督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推動監督落地,讓群眾參與到監督中來”。各級紀委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做實基層監督新路徑,銜接村(居)務監督,健全基層監督網絡,有力破解基層監督難題。
紀委工作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三款總結實踐經驗,對基層監督作出明確規定,強調促進基層監督資源和力量整合,發揮紀檢監察、巡察等作用,擴大群眾參與,及時發現、處理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從而有助于推動監督下沉、監督落地,更好融入基層治理。(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