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崇廉廳有一面由不同字體組合而成的“廉”字墻。“廉”字的本義是堂屋的側邊,即有棱有角、方方正正之意。“廉”,亦同蓮,身處淤泥而不染纖塵,寓意“大事小事秉公辦事,小節大節廉字為潔”。
“廉”字拆開,由“廣”和“兼”兩個字組成。“廣”者,寓意廣闊、寬廣,泛指數量很多、涉及面很廣,廣的本義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所以由廣組成的字大都與房屋有關,如府、庫、廟、廬、庭等;“兼”者,一般指合作、兼容,古語有云:“有容乃大,兼聽則明”。“廉”字的含義非常豐富,《周禮》有云:“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日廉正,五曰廉法,六日廉辨”。
“廉”字最早見于《尚書·皋陶謨》。書中記載,舜時“上古四賢”皋陶提出為政者應該具備九種品德(“九德”),其中就有“簡而廉”,意為平易近人又堅持原則。在宋朝,先以“兩袖清風、秉公辦案”而聞名天下,之后又博得“青天”之美譽的官員包拯,就是“廉”字最忠誠的踐行者。
“廉”,亦同鐮,鐮刀是黨徽的組成圖案,象征農民階級,擴大解釋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廉潔奉公的背后背負的是百姓的囑托與信任。廉之一字,“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要做到像生于泥潭的蓮花一般潔身自好,不染淤泥;像鐮刀背后的意義一樣堅守初心,順應民意;像身負鏈條一樣嚴守紀律,約束自我。做到“敬畏天道,修德于身,民心為心,尚儉戒奢。”(付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