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邊讀書邊追劇

發布時間:2022-03-03 16:56:56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最近,根據梁曉聲長篇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人世間》大火。2019年,梁曉聲老師寄來三部頭大作時,及時讀了,當時心想這要是拍成電視劇該多好啊。沒想到兩年多后,真的就上線了,果然大火。由于看過小說,對刷劇倒沒有那么強的愿望,還是更愿意透過文字,感受“人世間”的酸甜苦辣。

曉聲老師真是了不起的作家,之前造訪他的書房,聽他講述自己的閱讀往事和寫作生涯,深深被他的真誠和真情打動。每一個字都是用他略微有些小抖的手寫在A4白紙上,寫字桌上有削好的很多鉛筆,一筆一畫,一絲不茍,手稿上很少涂改,胸有成竹,流淌而出。我到來時,他正在書桌上寫新小說,我拿過手稿看了一下,白紙右上方編號為:532。

“那是她教過的一名后來在電信局工作的學生送給她的,每年都送。

吃飯時,我老媽問徐冉她帶來的菜是在哪兒買的?不但新鮮,還干凈,洗起來省事兒。徐冉說。”

這位徐冉應該是他筆下另一位女主了。僅看這幾句,就能感受到梁老師文字的干凈和細節的豐滿,北影廠編劇出身的他,對文字和細節有著近乎苛刻的追求。梁老師花了很長時間給我講述新小說的來龍去脈,我聽完充滿了期待。

梁曉聲先生坦言,自己現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收尾的工作,是準備退場的事。到目前為止,把心里還有愿望寫的,都寫出來。目前這個寫完,還有一兩個小愿望,寫完后,該退場就退場。人生到了現在,其實是不斷地卸擔子,人這一生,身上背的擔子太多了,有些是生活所迫的,有些是自己強加的。現在的寫作,就在做卸擔子的事情。

這是多么讓人羨慕的狀態,也許作家只有到了這種狀態,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創作力和完成度,這些年,梁曉聲老師不僅創作力旺盛,而且越寫越游刃有余,感覺每一部作品都像長在他身上一樣,然后,他把“她們”卸下來,擺在讀者面前,就是一頓閱讀大餐。

這部劇在小紅書上尤其火,剛好我最近也開始玩小紅書,隨便刷一次都能刷到《人世間》,關于這部劇的方方面面都是小紅薯們討論的熱點。由此,也讓我反思,為什么一部這么優秀的作品,當他作為小說出版時少有聲響,盡管梁曉聲老師憑借這部小說獲得“茅盾文學獎”。

很多人會說,實在沒時間看將近百萬字、三卷本的小說。而當它拍成電視劇,幾十集,追下來一兩個月,我們就突然有了時間,甚至希望再長一點。讀書和追劇,為什么有著如此大的反差?無疑,在繁重的現實生活中,人們需要娛樂來消解,刷劇、刷視頻、購物等等都是很好的解壓方式,而讀書,往往會被視為另一種負擔。

我一直主張,閱讀也應該是日常生活自然而然的狀態,當我們沉浸在書籍的世界里,文字、故事、思想、畫面……種種元素會帶來刷劇、刷視頻無法比擬的體驗,也許,這種體驗很難視覺化表達出來,也就無法“轉發”給別人,只有真正的閱讀者,才能獨享這種美妙的體驗。

不久前,我在小紅書發了一張我的書房照片,一屋子書堆在地上,嚴嚴實實地擋著窗戶。紅薯們看了很開心,給我出各種主意,擔心我樓板的承重等等。或許,看著別人陷入某種困局也是一種解壓的方式吧。

有一次,朋友羅雪村到我家,看到我書房如此局面,大為無語。他用妙筆畫了一幅我的書房,并請我題簽,我題道:“史上最亂的書房,每日陷入其中出不來,卻樂在其中”。雪村兄緊而題道:“書的圍城,你出不來,我進不去,哈哈哈……”

我想,這大概就是讀書人的樂趣所在吧,只有沉浸在書中,才覺得世界安穩而趣味無窮,即便網絡世界再怎么豐富多彩,炫酷繽紛,也不為所動。(綠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