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墨江縣文武鎮還尚有一絲絲寒意,走進大溝村委會,卻感受到了迎面而來的濃濃暖意。村委會辦公室里,村民們笑靨如花,墨江大溝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迎來了2021年分紅。
“分紅都及時足額發放到位,有紀委為我們保駕護航,大家發展特色產業更有信心和奔頭了。”剛領取分紅資金的合作社社員劉光福難掩喜悅地說,合作社從成立到現在,生產發展、銷售、財務、監督等各方面責任清晰、分工明確,這種公開、透明的運行方式讓人很放心,社員們有投入、有回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合作帶來的甜頭。
這是近年來該縣紀委監委靠前服務、靠前監督護航產業發展的一個生動寫照。
曾經的大溝村產業發展渠道單一、動能不足,勞動力外流嚴重,群眾增收致富的途徑較窄,2014年大溝村共有農戶631戶2734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91戶834人,貧困發生率為30.3%。
產業是脫貧的重要渠道,是貧困人口增收的源頭活水。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鎮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利用山區立體氣候優勢,發展經濟種植產業,于2019年成立墨江大溝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讓村民們以土地入股。
然而,合作社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剛開始,由于村民們對合作社的不信任,合作社的經營和發展一度舉步維艱。
面對這些問題,縣鄉兩級紀委靠前服務,監督和督促村“兩委”及時將合作社運行模式、管理方法等信息進行公開,讓群眾能全面知曉黨的好政策,為群眾營造放心、安心的良好生產環境。
經過縣鎮村三級的不斷學習與探索,大溝村總結出“村黨總支定方向、村務監督委員會全程監督、黨員群眾齊參與”的模式,通過支部抓合作社、村務監督委員會抓監督、合作社帶農戶齊參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加入合作社,進行全程監督,掌握合作社運行、產業發展情況,降低了風險,保障了貧困戶的入股收益。”該村黨總支書記介紹,村務監督委員會全程監督社員入股前評估、產品銷售等各環節,充分確保各環節公平、公開、透明,著實給村民們吃了“定心丸”。
產業發展是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的關鍵,該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整合村務監督委員會等多支基層監督力量,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助力鄉村振興“村有產業帶動,戶有產業增收”走上“快車道”。
當前,合作社現有股東35人、成員481人,入股注冊集資200萬元,發展晚熟芒果2000畝、茶葉4400畝、橡膠6900畝,為全鎮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按下了“快進鍵”。(羅媛華 羅桂蘭 || 責任編輯 李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