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大數據監督推動問題整改

發布時間:2022-04-13 17:29:57   來源:昭通市紀委監委

“學生寄宿制補助經費發放與當前寄宿學生人數不符。”近日,巧家縣紀委監委大數據監督中心收到一條來自縣教體系統的預警提示信息。

收到信息后,巧家縣紀委監委大數據監督中心立即抽取縣教體系統基礎信息進行比對,并與縣教體局資助中心聯系核實。經核實,由于部分戶口及學籍已經外遷的學生信息未及時錄入系統,導致部分外遷學生仍享受寄宿制補助,所以大數據監督平臺出現了預警提示。隨后,縣紀委監委實地督促縣教體局更新寄宿制補助學生信息,并收回已發放的寄宿制補助經費。通過再次智能比對,大數據監督中心系統自動消除了預警提示信息,整改完成。

為提高監督質效,去年9月,巧家縣投資建設了大數據監督平臺。該平臺分設民生資金、民生項目、民生政策、移民信息、公務用車、投訴舉報等6個子模塊,設置20個查詢終端。通過前臺曬數據、后臺智能比對的方式,從海量數據中篩選出異常情況,自動化、智能化挖掘問題,形成集公開、發現、預警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監督鏈條。

“針對發現的問題,我們通過實地督促、下發整改通知等方式跟進監督,推動各單位加強問題整改,規范資金發放。”該縣大數據中心負責人介紹。

截至目前,平臺已采集各類民生資金公示數據1736萬條、納入監管資金50.26億元,平臺訪問量49萬余次,共發現異常數據6萬余條,收回違規資金1000余萬元。

“以前我不清楚自己的特困補助金發了多少,現在通過這個大數據監督平臺,只要輸入身份證號,就能全部知曉了。”該縣白鶴灘街道辦事處核桃村村民彭大爺說道。

民生連著民心,以前在民生領域,特別是特困補助金、低保金發放等方面優親厚友、假公濟私等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現在通過大數據監督平臺,將民生項目和民生資金全部“曬”在網上,群眾可以通過手機、查詢終端等隨時查詢,民生資金去向一目了然。

“大數據監督平臺通過信息智能比對,有效識別出異常信息,提高了監督的精準度。”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該縣將加大監督平臺數據收集力度,加強異常數據研判,以大數據監督撬動民生資金大公開、問題大整改,守護好群眾利益。(解丹  冉啟財 || 責任編輯  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