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在紅河縣迤薩鎮小河村委會松樹林村,棵棵木棉樹挺拔而立,團團木棉絮掛滿枝頭,微風吹過,飛絮如雪,漫天飛舞。
“之前承包村集體木棉樹的錢,村監委都幫咱們追回來了。”
“村監委還督促咱們把村里的收支都理了一遍,現在賬務清楚明白,大伙也都放心了。”
木棉樹下,村民們圍著前來回訪的迤薩鎮紀委工作人員,口中滿是對村監委工作的肯定和贊揚。
幾個月前,小河村務監督委員會根據迤薩鎮紀委的派單任務安排,對該村10個村小組、村集體“三資”管理情況開展監督檢查,發現松樹林村小組存在村民承包村集體木棉樹但承包期結束后未及時支付承包費用的問題。
“村小組賬務一直沒理清,我們只知道木棉樹承包費用未支付,但具體承包人是誰、欠了多少錢,時間太久了,現在誰也說不上來……”松樹林村小組長悻悻地說道。
了解原因后,小河村務監督委員會立即將該問題上報迤薩鎮紀委。在鎮紀委的指導下,村監委工作人員積極與松樹林村小組干部一起梳理村集體賬務,并鎖定了欠款人名單及數額。最終,在村監委的督促下,3名村民拖欠松樹林村集體的6386.93元木棉樹承包費用得以“顆粒歸倉”。
承包費得以順利追回得益于該鎮的“派單式”監督模式。今年以來,紅河縣紀委監委積極探索村務監督委員會履職新模式,以“派單式”監督為抓手,為村務監督找準“小切口”,指明“大方向”,切實解決基層村務監督委員會“不會、不敢、不善”監督問題,推動村級監督由“稻草人”變“哨兵”。
“派單式”監督即由各鄉鎮紀委圍繞村級“四務”公開、“三資”管理、村級工程項目、惠農政策落實等事項,結合各階段紀檢監察工作重點和各村實際,制定“差異化”監督清單,通過“一周一派”的形式向各村村務監督委員會精準下達任務,為村級監督定目標、劃重點、實舉措,切實校準擦亮監督探頭,有效提升監督的針對性和精準度。
“以前總感覺監督工作千頭萬緒、無從下手,現在每周都有派單任務,感覺監督方向明了,方法多了,思路也更清晰了。”小河村村務監督委員會白主任在接到本周派單任務后,信心滿滿地說道。
為防止派單一派了之,縣紀委監委督促各鄉鎮紀委在對各村“廉情周報”發現問題提出指導整改意見的同時,對問題實施入庫管理并全程跟蹤問效,確保問題不解決不放過,整改不到位不松手。同時,在13個鄉鎮建立村務監督“紅白榜”制度,以履職成效“大比拼”,推動爭先進位的良好局面形成,倒逼村務監督委員會主動、精準履職。
松樹林村木棉樹承包費問題化解絕非個例,在紅河縣共有91個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在“派單式”監督的指引下,穩步推進基層監督工作,“縣鄉村一體化”的大監督工作格局已初見雛形,正以其更多元的探索和實踐推動著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直達“最后一米”。(楊紫童 || 責任編輯 段夢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