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找我談話,原本我還覺得是‘小題大做’,現在看來簡直就是‘當頭棒喝’,我真心感激組織,讓我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也給了我說明情況的機會……”日前,寧洱縣紀委監委對該縣法院一名黨員干部進行談話提醒,當事人表示虛心接受并承諾整改。
此前,該縣紀委監委收到信訪舉報,反映寧洱縣人民法院黨員干部楊某參與公款吃請,雖然經查實楊某不存在公款吃喝、利益輸送等問題,但這種“邊緣行為”還是引起了該縣紀委監委的注意。
“從以往案例來看,一頓飯、一包煙、一瓶酒、一個招呼,往往是黨員領導干部墮落的開始。如果我們能夠盡早‘拉一把’‘喊一聲’,就能最大程度讓小問題消失在萌芽狀態。”該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寧洱縣紀委監委堅持把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作為加強黨員干部教育監督管理的重要抓手,尤其在深化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上下足功夫,堅持關口前移、提醒在前、教育在前、幫助在前,充分發揮談話函詢在抓早抓小“治未病”上的作用,防止小錯釀成大禍,筑牢黨內監督第一道防線。
與此同時,為推動第一種形態向基層延伸和拓展,該縣紀委監委充分發揮“室組地”聯動效應作用,層層傳導壓力,聚焦重要節點、重點工作,從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領域入手,聚焦基層黨員干部小微權力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對癥下藥開展監督,對苗頭性問題及時開展談話函詢,防止小問題變成大錯誤。
“談話函詢不能泛泛地談,更不能草草地了結,只有做好‘后半篇文章’,做實后續工作,精準運用結果,才能發揮談話函詢的最大質效。”該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
對此,該縣紀委監委進一步完善發現問題、抽查復核、查處通報“閉環式”工作模式,對黨員干部如實說明情況的,以書面的形式反饋采信情況,對不如實說明、敷衍塞責、欺騙組織、虛假應對的,經調查核實后,從嚴從重處理,防止“一談了之”“一函了之”。
“懲處不是目的,開展談話函詢既是了解情況,也是組織再給機會,防止黨員干部‘由小錯釀成大錯’,體現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監督執紀過程中,將注重對談話函詢對象做好暖心回訪工作,掌握了解談話函詢對象工作、生活、心理情況,以便更好地提升問題線索處置質量。
截至目前,該縣紀委監委運用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52人次,其中談話提醒 9人,批評教育18人,誡勉談話 1人。(李琳 || 責任編輯 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