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川縣老君山鎮官宅村推行‘陽光議事日’制度,通過曬村務、曬‘三資’、為群眾答疑解惑,讓基層決策更體現群眾的心聲和期盼,切實保障群眾權利;劍川縣第一中學深度整合廉潔文化、紅色文化與校園文化,新學期伊始,帶領高一新生到張伯簡紀念館開展‘行走的思政課’,引導學生塑形鑄魂;劍川縣消防救援大隊打造以廉政文化走廊、‘沁心亭’‘凈心池’為載體的廉政文化教育主題營區,營造‘崇廉、奉廉、贊廉’的營區文化氛圍;劍川縣華新水泥廠推進‘黨建興企’,傳遞出企業‘從嚴治企’‘廉潔從業’的文化理念,發揮國企清廉文化引領示范作用……”
自“清廉單元”建設啟動以來,劍川縣紀委監委按照“黨委主導、系統主抓、單位主責、紀委主推”原則,分類施策、點面結合,通過對金華鎮東門社區市域治理現代化、老君山鎮官宅村“陽光議事日”制度、縣消防救援大隊廉政文化教育主題營區、劍川一中“行走的思政課”等特色亮點的挖掘、打造,差異化推動廉潔文化陣地建設,“清廉單元”建設呈現出多元、多樣、多層發展格局,“清廉之花”在白鄉大地處處綻放。
“13個首批示范‘清廉單元’創建我們一改過去統一模式、統一標準的傳統做法,堅持以引導為主,根據各單位行業特點,充分發揮創建單位主動性、創造性,形成特色彰顯、條塊結合、以點帶面的‘清廉單元’網格。”該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
該縣紀委監委還注重從紅色文化資源中挖掘、提煉清廉元素,走好“紅廉結合”的特色廉政文化路。如今,“四·二”武裝起義紀念碑、張伯簡紀念館已成為劍川人民汲取紅色廉潔因子必去場所。該縣還集聚書畫家的才智,用連環畫的形式編印劍川縣本土黨員教育培訓教材,圖文并茂展示劍川紅色故事,以史為鑒、觀景思廉,厚植黨員干部愛黨愛國愛家鄉情懷。同時,緊扣“為民、務實、清廉”主題,創新活動載體,把廉政文化建設融入各項工作,在全縣范圍內開展讀書思廉、專題講廉、文化興廉、紅歌唱廉、板報宣廉、家庭助廉系列活動,全方位推動廉潔文化建設深入人心,讓廣大干部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教育,有效提升廉政文化的滲透力,以溫馨的廉政文化氛圍助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
“張伯簡同志是劍川人的驕傲,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每去一次紀念館,我從靈魂深處又接受了一次洗禮和教育。我將緊握‘接力棒’,汲取紅色力量,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該縣一名黨員干部在參加張伯簡紀念館主題黨日活動后有感而發。
此外,該縣紀委監委充分發揮身邊“活教材”作用,通過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組織旁聽職務犯罪庭審現場、通報典型案例等方式,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引導黨員干部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線,以純正黨風政風涵養清朗社風民風。
“公生明,廉生威。”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以“清廉單元”建設為抓手,以點帶面、上下貫通,示范帶動“清廉劍川”全域推進、全面共進,讓“清廉之花”在白鄉大地四季綻放、常開不謝。(張潤蓮 || 責任編輯 李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