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走進抵邊紅色旅游村寨南傘鎮紅巖村刺樹丫口自然村,戍邊館、紅色巡邊棧道、觀城臺、客棧依次映入眼簾。干凈整潔的農家小院里,金黃的玉米小山似的堆放在墻邊,墻上一幅畫在簸箕上的蓮花再配上“管糧不多一碗米,分肉不多半刀皮”的民間諺語,顯得格外好看,旁邊張貼的“陽光三資”二維碼更是引人注目。百姓的日常生活浸潤在這滿滿的“廉”元素里,幸福也隨之蕩漾開來。
紅巖村刺樹丫口自然村是鎮康縣的一個抵邊村寨,距離中緬邊境線僅50米,是“一城兩國”的最佳觀景點,被譽為“百里邊關第一哨”。近年來,鎮康縣委、縣政府以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紅色旅游發展“三項規劃”推進紅巖村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整個村子建設項目多、資金量大,村集體經濟多元化,廉政風險相對較高。
為確保各類項目有序推進,村集體經濟穩步持續發展,鎮康縣紀委監委依托清廉村居建設,以規范小微權力運行為根本,不斷拓寬監督途徑,積極探索小微權力監督有效方式,助力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建設好邊境小康村,干部清正廉潔是關鍵。”紅巖村支書表示。該村“兩委”根據職能、職責和分工情況,圍繞重點領域、重要崗位、關鍵環節,扎實開展廉政風險排查防控工作,共排查出廉政風險點85個,制定相應制度措施,從源頭上有效防控廉政風險,預防腐敗問題發生。同時,組織村組干部公開作出清廉承諾,將“絕不參與或插手村莊項目工程”“絕不到村里報銷接待費”等內容列入承諾內容,并簽訂承諾書34份。
“我們村共有農戶54戶,家家戶戶可通過掃描‘陽光三資’二維碼查看村里財務、村務等情況,發現問題還可以直接在平臺上舉報。”紅巖村刺樹丫口自然村小組長說,此舉不僅為群眾曬出了一份“明白賬”,還給村干部套上“緊箍咒”。
干部不僅要清白,還要讓群眾明白。為切實提升村民的“主人翁”意識,縣紀委監委通過推行“一村一碼一監督”的方式,形成“人人都是參與者,個個都是監督員”監督體系,不斷強化有效監督力度,推動村組干部履職擔當。為提升群眾知曉率、參與率,縣紀委監委將群眾普遍關心的低保辦理、宅基地審批等事項,通過圖文方式制作村級小微權力清單二十八條,并宣傳到每家每戶,織密群眾監督網,推動小微權力規范運行。
“我們將持續深化清廉村居建設,做深內涵、做新形式、做強聲勢,積極營造以清為美、以廉為榮的新風正氣,為打造邊民富、邊境美、邊防固的現代化邊境小康村貢獻‘清廉’力量。”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唐歡 || 責任編輯 陳雪梅)